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是深秋的节令,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进入寒露,时有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并且秋燥明显。风寒露冷,金秋收官,万山红遍,菊花飘香,寒露是一个遐想浪漫,激人奋进的节气,风“寒”催叶红,“露”冷菊花香。
寒露三候,浮想翩翩。元代文人吴澄编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鸿雁大举南迁,让人望雁遐想;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这是浮想浪漫;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给寒风中的人们带来温暖,不免让人触景生情,思绪翩翩。对菊吟诗,正当其时,《红楼梦》大观园菊花诗热热闹闹,《忆菊》《访菊》《种菊》《对菊》《供菊》《咏菊》《画菊》《问菊》《簪菊》《菊影》《菊梦》《残菊》,一组十二首诗,是生动缩影。
收获与播种,寒露匆忙。收获是对耕耘的回报,播种是对明天的希望。寒露时节,秋收和秋播,到了最后关头,“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晚种一天,少收一担”,秋粮和棉花、大豆要抓紧收割,冬小麦也要及时播种。“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寒露时节人人忙,种麦、摘花、打豆场”,三秋大忙,寒露最忙。不仅是农业,其他行业也是如此,中秋国庆假期,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发送旅客总量累计4.58亿人次,这是流动中国的硕果;200金!中国刷新亚运最好成绩,这是体育事业的成果;中国文化和旅游部7日在北京发布了2024年“欢乐春节”吉祥物——“吉祥龙”,这是文化的播种。
民俗丰盈,热情奔腾。“露寒迟应节,天变勇飞沙。瓮白应浮酒,篱黄可著花。”,诗人浪漫,民俗丰盈,风寒露冷,挡不住人们的热情。寒露时节到香山赏红叶,早已成为北京市民的传统习惯与秋季出游的重头戏;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芝麻绿豆糕,吃了不长包”;温州人善于酿制各种美酒,寒露时,少不了酿制几坛菊花酒;在江南地区,人们除了赏菊花,还有吃螃蟹、钓鱼的习俗,甚至有“秋钓边”的说法;湘南产桐子、油茶的地区均有禁山习俗,寒露开禁后方准拣山,大人小孩在这天都会上山采摘茶籽;老南京人有寒露节气蒸螃蟹的习惯;等等。中华民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好共生。
碧云天,黄叶地,雁南飞,夕阳红。风“寒”催叶红,红的是叶子,美的是心灵,登高远眺,浮想翩翩; “露”冷菊花香,香的是菊花,爽的是精神,收获、播种,孕育新的征程。自然美好,人事和谐,民俗传承,寒露走来,激励奔腾。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殷建光)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