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重阳】享受重阳习俗 奔赴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王韬 3784894
【网络中国节·重阳】享受重阳习俗 奔赴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王韬 3784894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网络中国节·重阳】享受重阳习俗 奔赴更加美好的生活
2023-10-23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叫登高节、菊花节等等,有晒秋、饮菊花酒等丰富多样的习俗。节日与习俗相伴,习俗与期盼共舞。传统节日,精神厚重,根脉茁壮。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重阳习俗中,我们弘扬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赋能时代奔腾。

  登高远眺,希望点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登高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登高的意义很多。登高远眺最原始之意在于祓禳,登高避灾,南朝梁吴均在《续齐谐记》中提到,桓景九月九日登高避祸传说;重阳节后,秋寒将至,登高亦有与大自然告别的“辞秋”之意;对远离故乡亲人的游子来说,登高远眺往往会激起怀念故土、思念亲人之情;登“高”的“高”也寓意人年龄上的“高寿”;等等。总之,登高远眺,眺望远方,展望未来,寄语了人们对美好的希望,希望点灯,照亮人们的生活征程。

  赏菊愉悦,拥抱磨砺。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百草由青转黄,菊花灿然独开。赏菊是重阳节的重要活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凋零的秋天,凌寒开放,让人敬佩,给人启迪,引领人们学会保持独特个性,不惧严寒,美丽绽放。如果说大自然是一部教科书,那么,菊花绝对是一个很好的人生老师。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个“傲”字告诉我们,什么叫自信;宁可抱香枝头老,不求黄叶舞秋风。一个“舞”字告诉我们,什么叫乐观。中国人爱菊、赏菊、写菊,甚至重阳节又叫菊花节,或许,就是因为菊花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节操、骨气和不屈不挠,磨砺中勇敢站起的倔强。赏菊愉悦,拥抱磨砺,拼搏征程。

  敬老传承,孕育朝阳。在古代,人们认为单数为阳,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相重,“九九”与“久久”谐音,有长久之意。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重阳节的敬老主题更加弘扬广大。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尊敬老人是对老人的感恩,是对根脉的的滋养,也是打造美好的明天。夕阳美好,孕育朝阳。敬老,传承精神血脉,滋养灵魂奔腾不息,孕育美好明天,只有敬老才能更好传承老人的宝贵经验,才能更好滋养年轻人固本创新,活力澎湃。

  重阳节的习俗很多,不仅有登高、赏菊、敬老,还有吃重阳糕、喝菊花酒、插茱萸、放风筝、秋祭、晒秋等等。习俗是文化的载体,活动是精神的寄托,正是通过这些习俗活动,我们在天人合一的的文化沐浴中,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洗礼中,生生不息,奋勇向前,拥抱冬天,唱响春天,奔赴更加美好的生活。(殷建光)

编辑:王韬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