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生命的精神家园 城市的文明坐标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3946001
【地评线】长白时评:生命的精神家园 城市的文明坐标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3946001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生命的精神家园 城市的文明坐标
2025-05-1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在数字时代,轻点手机,海量图书尽收眼底;借助AI技术,信息能迅速被梳理集纳。然而,当我们打开社交平台,却常常看到图书馆门口排起的长龙,书架间穿梭的身影,以及人们在作为文化地标的图书馆里打卡留念的场景。守护与传承,研究与共享,在当今时代,一座座图书馆承古开新,不断发展壮大,吸引着越来越多现代人的脚步。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3248个公共图书馆,全年总流通人次超过13亿。数字阅读盛行,纸质阅读延续,书香中国,正以线上与线下齐头并进的姿态,让图书馆焕发出璀璨光芒,释放出磅礴能量。

  人生因阅读而闪耀光芒,地方因图书馆而底蕴深厚。逛商场,我们收获的是物质带来的愉悦;而走进图书馆,则能获得精神上的充实。尽管人工智能与搜索引擎提供了海量信息,但图书馆所拥有的权威资源、专业馆员,以及其知识加工所遵循的经验与标准,都是无可替代的,能被图书馆收录的书籍,万里挑一。好书是人类成长进步的阶梯,能启迪智慧、增长见识,而图书馆则是连接读者与好书的重要桥梁。它是生命永恒的精神家园,人们在这里所汲取的精神滋养,是综合的、立体的、多元的。独特阅读氛围,书香营造神圣,书籍排列展现出庄严,当人们踏入图书馆,便如同沐浴在人类知识、智慧与情感汇聚的雨露之中。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图书馆是浩然正气的孕育之地,是梦想启航的港湾,是城市文明的发源地,是城市智慧的喷涌口,是城市中熠熠生辉的文明坐标。在北京、西安、杭州、广州等地,“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已落成并投入使用。“一总三分”的中国国家版本馆,永久珍藏着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传承价值的版本资源。在国家图书馆里,甲骨、简牍帛书、金石拓片,以及近现代印本、报刊资源、口述史影音资料等多模态资源,都得到了悉心的保存、修复与研究。在历经百年岁月的国家图书馆中,曾经由馆员承担的文献整理、资料提取和知识服务工作,如今部分可由AI进行前期处理;近日开放试运行的“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更是让读者仿佛穿越千年,与历史展开对话……新技术的运用,让图书馆如乘云而上,加速更新迭代。从古代藏书楼到现代图书馆,从以藏为主、藏用并重,到AI赋能、功能革新,其背后不仅是空间的演变,更是观念的巨大跃迁。图书馆在线下与线上的蓬勃发展,让城市的文明坐标更加立体、壮美。

  图书馆的发展,始终与时代同步。如今,阅读与社交、艺术、科技等多元需求相互融合,图书馆不再仅仅是学习阅读的场所,更成为城市的文化客厅,以及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免费度假村”“充电桩”。从15分钟阅读圈到24小时城市书房,从研发文创新产品到成为文化新地标,现代图书馆在数字浪潮中积极打造文旅融合的新场景,彰显出公共文化服务的活力与价值。数字阅读要与传统阅读相结合,守住我们的内核与素养。图书馆正悄然成为现代人的时尚加油站。

  图书馆,作为生命的精神家园,墨香四溢,“心流”涌动,数字与传统阅读相辅相成。它是城市文明的坐标,是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图书馆,滋养着民族心灵,涵养着文化自信,承载着知识文明,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根基,是一个国家的智慧支撑。书香弥漫的中国,充满生机;图书馆蓬勃发展的中国,活力澎湃。(殷建光)

初审: 侯薇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