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大暑:大暑时节夏将尽 万物盛长蓄力量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3964123
二十四节气|大暑:大暑时节夏将尽 万物盛长蓄力量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3964123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二十四节气|大暑:大暑时节夏将尽 万物盛长蓄力量
2025-07-21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赤日高悬,蝉鸣阵阵,大暑在炽热中如期而至。大暑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标志着夏季即将步入尾声。此时,夏日渐入终章,田野间的万物却在蓬勃生长,孕育硕果,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大暑不暑,五谷不鼓。”酷热中的生命律动。“暑”,意为炎热,大暑则代表着炎热到了极致,是一年中阳光最为强烈、气温最为酷热的节气,高温酷热、雷暴以及台风频繁来袭。然而,正是这高温的考验与暴雨的洗礼,激发了生命的潜能,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此期间农作物生长速度最为迅猛。正如农谚所说“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不仅农作物如此,人事亦然。中国人素有“夏练三伏”的传统,通过适当锻炼出汗,既能排毒又有益于身体健康,一些疾病在酷热的“六月天”里,也能借助自然之力得到缓解。经过这最热时节的洗礼,生命得以锤炼,展现出极致的活力,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大暑三候,自然绘就的夏日画卷。大暑时节,大自然呈现出别样的精彩,“大暑三候”生动地勾勒出这一时期的独特景致。所谓“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每至大暑,由于气温偏高且雨水充沛,细菌易于滋生,许多枯死的植物受潮腐化。到了夜晚,常常可见萤火虫在腐草败叶间穿梭觅食,点点荧光闪烁,构成了夏日独有的浪漫风景。同时,土壤高温潮湿,为水稻等喜水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大自然赋予的慷慨馈赠。而雨热同季的潮热天气,使得天空随时可能降雨,雨水宛如天地间的使者,滋润着万物。在这夏日收官之际,浪漫与现实完美融合,为我们呈现出一幅丰美的夏日图景。

  民间习俗,大暑里的美好生活智慧。古人的智慧在民间习俗中得以充分体现,人们善于从节气中汲取滋养,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大暑时节,民间盛行食用绿豆汤、冬瓜汤、苦瓜等清凉食物,以达到消暑降温的目的。在粤东南地区,流传着“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的谚语;福建莆田人则会选择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度过大暑;湘中、湘北有吃童子鸡的传统习俗;湘东南还有大暑吃姜的风俗,正所谓“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此外,浙江沿海地区有送“大暑船”的民间传统习俗,还有烧伏香、晒伏姜、喝凉茶、贴三伏贴等习俗。每一种习俗都是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凝聚着他们的智慧,寄托着深厚的情感。

  大暑诗词,炎炎夏日里的清凉雅韵。在中国灿烂的文化长河中,诗词熠熠生辉,大暑时节自然不乏佳作。“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描绘出在炎热天气里,人们于檐下寻得一方阴凉,枕书而卧,品尝着过凉水的瓜果,丝丝清凉油然而生。“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悠然此君子,不容至其间。”将热气正盛的大暑与悠然的竹子相比,清风拂过,令人心生快意,仿佛能在月下竹影中,举起酒盏,邀清风明月共饮。“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则展现出居于小院之中,临窗而坐,心静自然凉,空室愈发清爽的意境。炎热与清凉,自然与人生,在文人雅士的笔下完美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文化意境,这是中国智慧与情感交织的结晶,也是人们生活与浪漫孕育的硕果。

  大暑时节夏收官,万物盛长聚力量。大暑三秋近,林钟九夏移。每一次风雨的洗礼,都能让心灵愈发纯净;每一回高温的炙烤,都可使思想更为坚毅。蝉声阵阵,夏日正浓。在大暑时节,学会坚守,勇于拼搏,如此,一个硕果飘香的秋天便会丰盈而来。(殷建光)

初审: 侯薇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