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立秋:珍视秋时,共撷美好芬芳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罗丹 3968527
二十四节气|立秋:珍视秋时,共撷美好芬芳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罗丹 3968527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二十四节气|立秋:珍视秋时,共撷美好芬芳
2025-08-07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夏意尚未消,秋已悄然至。”8月7日,立秋翩翩来临。立秋,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秋天的起始。“立”寓意开始,“秋”则代表禾谷成熟。自此,阳气渐敛,万物趋于内敛。立秋踩着“三伏”的尾巴登场,并非酷热与凉爽的明确分界,天气不会即刻转凉。从气候规律而言,立秋时暑热犹存,秋阳仍烈,有时还会出现短暂的回热天气,即民间所说的“秋老虎”。立秋与立春、立夏、立冬并称为“四立”,亦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揫同“揪”,就是聚敛、收集的意思。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立秋三候”报时,珍视秋日时光。自然的更迭与人类的观察相互交融,形成了质朴的经验。古人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立秋后,我国多地开始刮偏北风,东南风渐少,西北风带来丝丝凉意,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早晨,大地上开始有雾气了。三候寒蝉鸣,此时的蝉亦感知秋意,阳光渐弱,鸣声愈发响亮、凄切。风的转变、露的初降以及蝉的鸣叫,无一不在提醒我们时光匆匆,珍惜当下,为收获而奋斗。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忙碌的时节。各类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拔节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此时农田管理至关重要,唯有勤劳方能迎来丰收。农人们忙着“晒秋”,在院子或屋顶平台选一处空地,陆续晾晒田间收获的菜蔬谷物。秋风起,食欲开,此时可适当增加营养,“贴秋膘”便是常见的补法。立秋时,人们会吃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以肉贴膘”。还有“啃秋”(亦称“咬秋”)的民俗,一些地方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全家围坐啃食,便是“啃秋”,寓意“啃下酷夏,迎接秋爽”。此外,过去民间立秋时还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辛勤劳作,做好秋补,立秋民俗文化香飘四溢。

  自然的变化触动心灵的涟漪,人们借诗词文化抒发情感。“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立秋悄然降临,露水凝结,凉意渐生,傍晚时分,云峰相映,景致奇妙,令人心生欢喜。“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于柳阴下停马,独自漫步于曲江堤岸,远方故人相隔千里,新蝉偶鸣,独特的立秋之景,勾起对远方的思念。“节物催吾老,天涯见立秋。凉微金尚伏,暑炽火初流。”时节更迭,催人渐老,在天涯目睹立秋,凉意初显但暑热仍盛,精准捕捉立秋特点。人们在对秋的感悟、思考中,与秋的意境融合,与秋的脉搏同频,自然与人和谐共生,形成独具魅力的中国立秋诗词文化。

  云天收夏色,夏日已悄然成为往昔的篇章,留存于记忆长廊;木叶动秋声,秋意正悠然泼墨,一幅绚烂画卷在眼前铺展。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珍视秋日时光,拥抱丰收之喜,品味立秋诗词,让我们一同在秋天采撷粮食与文化的芬芳。(殷建光)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