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暑气渐收官,秋爽风姿始蹁跹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3968796
末伏暑气渐收官,秋爽风姿始蹁跹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3968796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末伏暑气渐收官,秋爽风姿始蹁跹
2025-08-08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末伏,指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至立秋后第二个庚日前一天的时段,时长共10天 。今年末伏首日为8月9日,它是三伏天里的最后一伏。正所谓物极必反,尽管白天阳光依旧炽热,但末伏之时,早晚已较为凉爽。随着末伏的来临,暑气已然步入收官阶段;而秋爽,正于早晚时分悄然拂面,宛如翩翩起舞的仙子。

  民间谚语,蕴含着满满的智慧,每一则背后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思想与情怀。“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其中的三伏,即指末伏。为何末伏要烙饼摊鸡蛋呢?一方面,这一食俗的形成与华北地区的农耕周期紧密相连。小麦收获晒干后,恰逢末伏,由中筋面粉制成的烙饼,能有效补充人们在此时的体力消耗。另一方面,圆形的烙饼与摊鸡蛋,象征着夏季的圆满结束,寄托着人们的庆祝之意。当然,在这个时节,傍晚清凉宜人,也蕴含着一家团圆相聚的美好寓意。民谚中的智慧,美好而充实,既饱含着对身体健康的美好期许,又寄托了对人间情感的深情厚意。这既是自然变迁谱写的传奇,亦是农耕文化独具的浪漫。事实上,这份浪漫之中亦不乏科学依据。末伏已在立秋之后,人们开始注重“贴秋膘”。历经一个夏天的燥热,大量排汗致使体内空虚,需要适时进补。饮食方面,主要以高蛋白的鸡肉、鸭肉、鱼肉为主。不过,肉类不易消化,老年人不宜过量食用。俗话说:“荷莲一身宝,秋藕最养人。”多吃藕,既能养阴清热,又可润燥止渴、清心安神。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滋味鲜美,而且蕴含科学道理。

  开始与结束,向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于是便有了诸多关于末伏的情感抒发。老百姓借民间谚语表达情感,文人雅士则以诗词文章倾诉心意。“火流渐近桑榆上,秋气新从阊阖来。每岁长安犹暑热,内官相属赐冰回。”在宋代,民间藏冰业颇为发达,市井冰饮美食层出不穷。即便如此,臣子们对于皇家的赐冰福利,依旧格外感激,此乃知足常乐之态。诗词文化,既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心情的抒发。“幽人短梦不终宵,起步星河望泬寥。缺月低檐鸡一唱,露华秋色满芭蕉。”秋凉梦短,于院子中仰望星河,视野旷阔深美。末伏的风景美不胜收,生态宜人,令人心生遐想。“末伏暑尚在,雨点落未落。梦觉起视夜,缺月挂屋角。”古人期待下雨,却盼而未得,只见万里无云,半个月亮挂在房檐之上,其盼雨之情可见一斑。不过,秋雨很快就会降临,秋雨绵绵,一场秋雨一场凉,暑热即将彻底消散。中国的诗词文化,融合了历史、生态与心情,是历史的珍贵化石。

  末伏暑气渐收官,秋爽风姿始蹁跹。末伏已至,暑气虽还会如“秋老虎”展现些许威力,但已然强弩之末,不过是最后的疯狂。瞧,早晨的清风,傍晚的凉风,已令万物翩翩起舞。再过十天,暑气将销声匿迹,秋高气爽的日子将占据主导,丰收的乐章即将奏响,让我们一同畅享秋日的美好、收获的喜悦。(殷建光)

初审: 侯薇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