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
良辰如期而至,心花馥郁芬芳。“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七夕,这一古老的节日,在时代的浪潮中翩跹起舞,爱情、民俗、经济之花在现代的精彩画卷里绚丽绽放。
七夕,肇始于天象崇拜,发展于人间烟火,浪漫于爱情传说。它最初源于古人对星象的敬畏,后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为其披上浪漫的纱衣,自此,七夕节成为了爱情之花盛开的节日。从往昔神话中鹊桥相会的动人场景,到今朝人间七夕相亲的温馨画面,七夕岁岁更迭,真挚的爱情始终不渝。近期,各地围绕爱情主题,纷纷开展系列活动。“长相守 到白头 山为证”,长白山成为七夕节浪漫打卡地;河北邯郸举办“情订七夕缘 相会邯郸道”2025年七夕公益集体婚礼,20对新人以文明新风演绎浪漫爱情,以传统礼仪缔结百年之约; 2025年七夕佳节前夕,山东青岛崂山区精心策划“海誓山盟 爱在七夕”爱情文化主题活动;重庆在七夕期间举办“数说七夕·才悦巴渝”青年人才联谊沙龙活动……星河为证,爱意满盈,七夕顺应时代发展,爱情之花娇艳夺目,美丽的新婚俗满溢芬芳。
七夕,不仅是爱情的庆典,更是文化的盛宴。从天文星象到地理民俗,从神话传说到诗词歌赋,七夕是一个底蕴深厚的综合性传统文化节日。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涵盖爱情观、劳动观、进取精神、道德观及责任感等,是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传统节日复兴的典范之一。此外,七夕对亚洲邻国也颇具影响,日本、越南和朝鲜半岛均有七夕节,已然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七夕一路走来,文化之花绚烂绽放。民俗文化之花精巧,“七”与“期”同音,又与“吉”谐音。中国人崇尚吉祥如意,视“七”为圆满之数。同时,“七”与“妻”谐音,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与女性相关的节日,与之相应的民俗活动尽显女性气质,如接露水、拜七姐、斗巧、穿针乞巧、对月穿针、喜蛛应巧等。诗词文化之花丰美,“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总述七夕之景,“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描绘民俗之盛,“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引发对天空的遐想,“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则赞美了坚贞的爱情……在网络文化盛行的数智时代,线上七夕文化更是繁花似锦,从朋友圈的微信表情包,到短视频平台、抖音等各种线上活动精彩纷呈。七夕与时俱进,文化之花争奇斗艳,芬芳四溢,美好人们的生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的扩容以及文旅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七夕经济澎湃而来,惊艳时代。“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七夕前后,相关产业迎来“黄金季”。云南的鲜花市场销售火爆,浅色系鲜切花备受追捧,销量一路攀升;各地餐厅的预订需求持续高涨,“七夕餐厅”关键词搜索量周环比激增,提前预订当日座位的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预计餐饮堂食预订热度将在七夕当天达到全年峰值,如四川成都,“七夕”前夕订座量增幅翻倍;廊坊街头弥漫着甜蜜氛围,各大商场、珠宝店、花店与餐饮企业纷纷推出主题活动,吸引市民预订、选购礼品;2025长春七夕“西游东渐 竞象万千”南岭漫行嘉年华活动……七夕催生出“浪漫经济”,餐饮、鲜花、珠宝、文旅等消费持续火热,甜蜜经济火爆升温。七夕与时俱进,经济之花幸福绽放。
“七夕”花开天地香,今朝七夕更美好;与时偕行更绚烂,现代七夕愈发芬芳。天文学上牛郎织女的距离渐远,人间的七夕文化却愈发厚重。“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2025年全国“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示范活动在湖北郧西举行,以“星河筑梦·家国同心”为主题,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我们一直在路上。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