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少女之殇,叩问师德良知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罗丹 3978430
14岁少女之殇,叩问师德良知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罗丹 3978430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14岁少女之殇,叩问师德良知
2025-09-1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

  2024年9月,河南一名14岁少女在拓展营中遭遇体罚、虐待,后因身体电解质紊乱,历经一个月的抢救最终离开人世。事发后,位于河南中牟的这家拓展基地被关闭,该基地的校长、生活老师等3人因涉嫌虐待罪被刑拘,心理老师阴某某也因涉嫌侵犯通信自由罪被捕。

  当14岁少女的生命永远停在拓展营的体罚中,那个本该装满笑声和未来憧憬的年纪,只留下一个人生的“句号”;那个本该有着更多美好的家庭,只留下永远的伤痛。时隔一年,此事的进展依然牵动无数人的心。本应是培养能力、锻炼意志的拓展营,却在“素质培养”的幌子下藏着打骂、漠视与绝望,成了滋生暴力、吞噬生命的场所,当“磨砺”变成虐待,“拓展营”已然变成了“暴力营”“伤人营”。多次写信求救被截留,身体不适被无视,最终因体罚导致的伤害抢救无效离世,对这样的“拓展营”不该止于关闭、惩处相关人员,更应该反思问题在哪里!

  拓展营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科学、安全的活动帮助青少年成长。可如今,部分机构为追求“速成效果”,将“严格管理”异化为罚站、暴晒、高强度体罚等,更有甚者,切断孩子与外界的联系,让他们在孤立无援中承受暴力。14岁少女的父亲王先生提及的一些细节令人揪心,比如,他们夫妇赶到时看到病床上的女儿伤情严重,孩子还委屈地哭了起来,孩子连昏迷时说梦话都在问“凭什么打我”,清醒时“第一时间问有没有收到她寄出的求救信”……后经鉴定,孩子死因符合因长时间日晒及摄入不足、呕吐等多种因素引起电解质代谢紊乱致脑部病变,并继发肺部感染,终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每一个触目惊心的“伤痕”,都暴露出这个“拓展营”早已背离了教育初衷,更触碰了法律的红线。

  最让人痛心疾首的,是少女试图求救的6封信,全部被老师截留。每一个孩子,都怀揣对美好的期待,她们信任老师,视老师为引路人。但是,本该守护她的教育者却成了悲剧的推手,拦求助信就是在斩求生路,对少女来说,这是何等的绝望。这一事件,不仅是个别教师的失德,更是对制度监管与人性良知的深刻拷问。

  从法律层面看,老师截留信件侵犯学生的通信自由权,而这种行为间接导致悲剧发生,更应该受到严厉的法律制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条规定:“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显然,在这起事件中,老师的行为既违规更违法,都不够格担任所谓的“心理老师”。作为教育者,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不仅没有伸出援手,更斩断了她们的希望,不仅违背了基本的职业道德,也突破了人伦底线,这样的行为令人不齿。

  14岁少女的离去,是一个家庭永远的痛,更该是整个社会的“清醒剂”。悲剧不该只换来短暂的愤怒与惋惜,更需要监管部门主动向前一步,把监管“探头”前置,不要总是“后知后觉”。要把对拓展营的监管工作做到日常、经常,畅通孩子的求救渠道,别让拓展营成为监管“真空地带”。监管“如影随形”,对违规操作、暴力体罚的机构坚决取缔,对涉事人员依法追责,加强师德建设,让“拓展营”回归拓展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成长营,不要以“成长”名义,成为暴力与伤害的“遮羞布”,真正为孩子成长守住安全底线。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朱宝明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