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
岁月流转间,秋分携着清冽的风与饱满的香,悄然而至。作为秋季第四个节气,它每年在公历9月22日至24日如期赴约——这一天,太阳近乎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均分;在四季轮回里,它居立秋至霜降90天的正中,将秋天“一分为二”,在初秋绚烂与深秋沉静之间,是恰到好处的分水岭。
秋色平分,一半烟火,一半诗意,秋分之美,在“平分”二字里藏着的平衡与饱满。此时大地,褪去夏的浓绿,披上斑斓的盛装。东北林海初染霜色,彩叶铺就的山林如油画浓烈;西北丹霞与草原共舞,红似火,金如毯;江南烟雨晕染出朦胧秋韵,桂香顺着青石板路漫过街巷;西南梯田层叠着金浪,高原深处藏着未被惊扰的秘境。古人以“三候”勾勒秋分的时序密码:“一候雷始收声”,夏日的雷声渐歇,宣告暑气彻底退场;“二候蛰虫坯户”,昆虫藏入洞穴,用细土封门,预备抵御渐浓的寒意;“三候水始涸”,河流湖泊水量渐减,水洼悄悄隐去,大地在收敛中积蓄力量。物候,是自然的提醒,珍惜这转瞬即逝的金秋好景。
丰收飘香,收获当下,播种未来。秋分田野,动人画卷。“银棉金稻千重秀,丹桂黄菊万径香”,南方水稻弯腰颔首,北方玉米、大豆颗粒饱满,秋收号角在全国吹响。收割机穿梭田间,谷仓渐满,果农的筐里盛满苹果、柿子,空气中浮动着粮食与果实的混合香气——这是春夏耕耘换来的殷实。丰收的喜悦里,藏着对未来的期许。农谚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冬小麦的种子播入土壤,为来年收获埋下伏笔。收与种的交替,让这个节气有“仓廪实”的踏实,有“待萌芽”的希望,恰如人生:既要享受当下的成果,也要为远方播撒种子。
民俗流转,从传统到新韵。秋分的民俗,总带着对自然的敬畏与生活的热忱。“竖鸡蛋”的游戏流传千年,考验着指尖的平衡与耐心;“粘雀嘴”用汤圆黏住雀鸟,祈愿它们不啄食庄稼;拜月、放纸鸢,让心愿随风筝飞向云端。更有“秋报”“秋尝”的祭祖仪式,感恩土地的馈赠,庆祝丰收的喜悦。2018年起,秋分被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让传统民俗有了新的表达。如今,“打谷、晒秋、开镰”成了沉浸式体验活动,城市人走进田野,亲手收割稻穗,感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意。传统与现代交织,让秋分的文化底蕴愈发厚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分的美,正在于它的从容与丰盈。它不像春的躁动、夏的热烈、冬的凛冽,而是以“平分”的智慧,将绚烂与沉静、收获与播种、烟火与诗意完美融合。从这个秋分出发,让我们汲取丰收的滋养,在岁月沉淀中,步履更加铿锵。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