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还是8×3? 小学乘法剑指数学逻辑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罗丹 3981754
3×8还是8×3? 小学乘法剑指数学逻辑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罗丹 3981754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3×8还是8×3? 小学乘法剑指数学逻辑
2025-09-23 来源: 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刘颂寒

  近日,一则关于小学二年级乘法算式顺序的新闻引发了广泛讨论。在传统认知中,3×8和8×3被视为等价的乘法算式,但按照新教材的要求,只有符合“每份数×份数=总数”这一规则的算式才被视为正确。这让许多家长感到困惑,甚至引发了对数学教育逻辑性的质疑。然而,如果我们跳出简单的对错评判,深入思考这一改革背后的教育理念,就能发现它所承载的深远意义。

  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在于培养计算机器,而在于培养具有严谨逻辑思维能力的人才。从这个角度来看,乘法算式的顺序问题,是关系到学生对数学本质理解的关键环节。我们往往强调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而忽视了算式本身所承载的逻辑意义。3×8和8×3虽然结果相同,但它们表达的数学含义却不尽相同。3×8意味着有8个3相加,而8×3则表示有3个8相加。这种区别看似微小,却反映了学生对乘法本质的理解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

  在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符号的规范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始终是其核心特征。从最基础的加减乘除到复杂的微积分,每一个符号的使用都承载着特定的数学意义。只有在准确理解这些符号意义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的思维方式,也才能学好数学这门功课。所以,对数学作业要求的进一步明确,绝不是“矫枉过正”。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乘法的学习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技能的学习过程,更在于数学思维的构建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规范的算式书写习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具体情境中,“每份数×份数=总数”要求的提出,实际上是在帮助学生建立一种量与份数之间的关系认知。这种认知的建立,对于后续学习分数、比例、概率等数学知识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在进入高年级后,会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理解障碍。这些障碍的根源,往往可以追溯到小学阶段对数学基本概念理解的偏差。通过规范乘法算式的书写顺序,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数学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从最基础的数学符号规范开始,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数学思维体系。如今,数学素养已经成为一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更反映在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上。通过规范乘法算式的书写顺序,让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影响学生,有助于帮助他们成为理性思维者。

  数学教育改革从来都不是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法调整问题,而是关系到人才培养方向的重大课题。从这个角度来看,乘法算式顺序的规范要求,实际上是对数学教育本质的一次回归。它提醒我们,数学教育不仅要关注结果的正确性,更要关注过程的规范性和逻辑性。只有在准确理解数学本质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数学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