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霜降:天气渐寒始霜降 霜叶红于二月花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3990019
二十四节气|霜降:天气渐寒始霜降 霜叶红于二月花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3990019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二十四节气|霜降:天气渐寒始霜降 霜叶红于二月花
2025-10-23 来源: 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

  草木黄落,气寒霜凝。10月23日,霜降如期而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它带着“严霜”“霜刀”“霜剑”的凛冽之名,宣告着气候的骤变——气温陡降,昼夜温差拉大,成为一年中温差最大的时节。《礼记》言“阴气胜则凝为霜雪”,《说文解字》释“霜,露所凝也”,当夜幕温度跌破零摄氏度,空气中的水汽便凝结成六角形的冰花,疏朗洁白,悄然缀满大地。此时节,万物收束,阳气入地,阴气初凝,寒意渐浓。但自然从非单调的萧瑟,霜花有冰晶之美,更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炽烈,为秋末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候流转,万物生存智慧。霜降三候,是自然书写的生动教科书,藏着生命与时节相契的密码。一候“豺乃祭兽”:豺狼等猛兽开始大量捕猎,将猎物整齐陈列,如举行祭祀般庄重。这既是为越冬储备食粮的生存本能,也被古人赋予了“感恩自然馈赠”的浪漫想象,透着物竞天择中的敬畏之心。二候“草木黄落”:气温骤降催得草木枯黄,叶片簌簌飘落,大地渐显萧瑟。有人见之伤感,实则这是万物的从容顺应——落叶是为减少消耗,根系在土壤中积蓄力量,待来年春风拂过,便又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机。三候“蛰虫咸俯”:蛇、蛙、昆虫等藏入洞穴,停止活动,不食不动进入冬眠。这是生命的蛰伏智慧:收敛不是终结,而是为了在沉寂中蓄力,等待春日唤醒时的勃发。

  抢秋候冬,节气烟火岁岁传承。霜降碧天静,秋事促西风。霜降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凝结着人与自然共生的节律。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北方秋收进入尾声,华北的大白菜待收,需抓紧最后的管护;南方则正值“三秋”大忙,收割晚稻、播种麦菜、采摘棉花,田间地头一派抢时的繁忙。若遇秋雨连绵,更要与时间赛跑,确保颗粒归仓、新种落地——霜降是秋收的催征鼓,也是冬播的集结号。古人对霜降的重视,更融入习俗与仪式。因“霜”象征肃杀之气,汉代起,农历九月便有讲习兵事、射箭围猎的传统,以顺应时节的刚劲;秋菊此时盛放,被视为“候时之草”,各地举办菊花会,赏菊饮酒,致敬其凌霜不败的生命力;登高远眺则是此时的雅事,秋高气爽中舒展肺气,让心境随视野一同开阔。饮食上,吃红柿、煲羊肉、品兔肉,皆是顺应时令、滋补御寒的智慧,让烟火气里也透着对时节的呼应。

  霜降泼墨,诗画意韵醇厚。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文人墨客从不吝啬对霜降的描摹,笔墨间尽是秋末的况味。“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写尽秋水退去、远洲初现的清冷宁静;“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捕捉到水落石出、天宇澄澈的清朗;“风卷晴霜尽,空天万里霜”,尽显秋高气爽的开阔;“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借霜月嫦娥寄寓不畏严寒的高洁;“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则以旅人足迹与板桥霜痕,道尽漂泊的孤寂与乡愁。这些诗句让霜降不只是气候的节点,更成为浸润文化的意象,厚重了时光的味道。

  霜降至,霜华凌凌;秋意浓,秋实累累。天气渐寒,霜降是秋冬交替的信使:提醒人们添衣保暖,督促农人抢收播种,也以霜叶的火红、秋菊的金黄、柿子的橙红,为辛勤一年的人们献上最热烈的奖赏。天气渐寒始霜降,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尽处,冬将至,霜降的况味里,收敛沉静,新生期许,交织乐章悄然奏响。

  本期编辑:侯薇

初审: 侯薇   复审: 张彦梅   终审: 朱宝明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