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双减”到“双懂”,让教育暖在人心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3997587
从“双减”到“双懂”,让教育暖在人心 文体娱教-长白时评 侯薇 3997587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从“双减”到“双懂”,让教育暖在人心
2025-11-19 来源: 中国吉林网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

  近日,柳州一名老师的课堂教学视频走红网络,其融合夸张肢体表达与硬核知识的独特授课方式,经新华社转发后,引发全国网友热议点赞。

  夸张的肢体动作吸引注意力,趣味互动串起枯燥的课文,一堂“体育课式语文课堂”的走红,让我们看到了寓教于乐的课堂,不仅充满欢声笑语,又扎实传递知识,这样的课堂家长期盼、孩子喜欢。教育减负从来不是“一减了之”,“双减”政策落地以来,教育负担有所减轻,但是教育减负的意义在于在减法中做加法,以“懂教学、懂学生”的“双懂”式教育,减掉负担,加上优质的教育、鲜活的课堂、成长的快乐,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绽放光芒。

  减负不减趣,让课堂欢声笑语,让负担轻盈落地。“双减”政策的落地,为教育减负指明了方向,但“如何减出实效、减出质量”始终是教育者探索的关键。“双减”的意义不仅是减少数量、减轻负担,更是让课堂能够留住学生,提升课堂效率,这就需要保持课堂的趣味性、探索性、创新性,让学生“学得更好、学得更轻松”。因此,“双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精心打磨每一堂课,把对教育的负责从简单的知识传递,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张弛有度的节奏把控课堂,让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实现“课上听懂、课上学会”,在减负的同时也增效。

  教育减负不止于“双减”。“双减”政策的落地,为“超速”“超载”的教育乱象按下了暂停键,有效遏制了作业泛滥、培训内卷。但教育减负绝不能止于政策层面上的“减量”,更需要在“教育优、课堂活、负担轻”这三个方面发力,让减负从“被动管控”走向“主动赋能”,真正实现“减负担不减质量,降压力不降成长”的教育初心。“双减”背景下,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减负的成效,既要减掉机械重复的作业、无效低效的课堂,又要增加对学生需求的尊重、对教学规律的遵循,让课堂走出“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模式,在探究式、互动式的学习中,让教育真正成为点亮孩子人生的温暖之光。

  从“双减”到“双懂”,让师生在双向奔赴中双向共赢。“双减”解决的是“减什么”的问题,而“双懂”式教育回答了“怎么减才有效”的问题,显然,为教育减负,不是简单地“做减法”。从“双减”到“双懂”,体现的是教育理念的进阶,更是教育温度的回归。“双懂”式教育,是师生的双向奔赴,从教师懂教学、懂学生开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以“引导者”“陪伴者”的身份走进学生世界,换位思考,让教育实现双向沟通。同时,“双懂”教育体现在师生间的同频共振、彼此成就,在教师精心设计的互动里,在学生眼中闪烁的光芒中,实现教师用心教、学生用学的良性循环,在相互学习、相互沟通中实现双向成就,真正让负担轻了、兴趣浓了、效果好了。

  最好的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是教育的初衷,从“双减”到“双懂”,既让教师从拼时间、拼作业量的内卷中解放出来,不再简单地做数量减法,更专注于教学创新,也让学生从机械重复、被动接受中解脱出来,享受学习的乐趣,教师和学生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让教育既暖在人心,又落在实效。

  本期编辑:侯薇

  初审: 侯薇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