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被赶下车产子剧情反转 反思媒体浮躁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2142165

报料电话:0431-86736969

孕妇被赶下车产子剧情反转 反思媒体浮躁
2016-07-07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前天上午,一名孕妇在重庆秀山高速路收费站惊险...

前天上午,一名孕妇在重庆秀山高速路收费站惊险产子,据传是无良司机为避忌讳将孕妇赶下车所致。没想到近日孕妇被赶剧情反转了。这条新闻曾刷爆朋友圈,司机遭到网民众口谴责——昨日一篇《为什么产妇想对司机说谢谢?》的新闻报道揭示了这条新闻的真相:司机为避忌讳,同时担心再开下去可能会出事,而让孕妇下车,事前得到孕妇丈夫的同意,并与其一同将孕妇抬下车,接着打120报警求助,一直待在现场直至孕妇产子后才离开。(人民网7月6日)

和以前报道孕妇被赶下车产子的新闻相比,剧情反转的新闻15次求证,还采访了多名社会学专家,还原事情真相,可点赞。但是反思多次出现新闻内情逆转事件,还当反思媒体浮躁。急需监管部门根据相关制度进行规范,媒体严格新闻管理,记者勿忘职业操守。

我曾经说过,单独采访一方当事人的负面新闻,绝大多数时候会出现逆转,只是逆转的程度大小问题。有些逆转出现后,因为被爆光一方没有话语权,只是在很小的一个方面反映,没被广为人知。事实上,媒体的责任不是主持正义,而是实事求是的、客观真实的报道一个事件,让公众知晓、让监管明白,大家会用自己的观点去评判。采访到底全面不全面,是记者采访一个按不按路子出牌的问题。

在一个负面新闻出现时,即便是杀人放火案,抓住了犯罪嫌疑人,但是生活中的每次罪恶,并不像我们看到的那样非黑即白,往往是一个巴掌拍不响,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感情、事件纠葛。写好这样的稿子,不仅需要记者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更需要付出大量辛勤劳动去实地多方位的采访,让事件的每一方都说话,这样才不至于出现逆转。采访不细,采访不实,背后很多时候有利益、利害关系。

网络自媒体、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让一个事件瞬间天下知。对新闻时效性,作为媒体,尤其是网站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想抓爆料、率先发新闻,就必须尽快采访发稿,质量降低成为趋势。而很多媒体对稿子的质量的重视程度不如数量大,根据数量给记者发薪水,造成记者只看数量,忽视质量。当然,对于数量的考核,面对当前有经验压力的媒体来说,可以理解,但必须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逆转是一个不伤感情的说法,其实就是否定以前的新闻,以前的新闻不真实或是假的;说严重了就是造谣,对当事人和地方往往会出现伤害。逆转后并不一定都是真的,也有一些地方部门为了照顾面子“逆转”的,这样的时候不能怪媒体和记者。对于逆转新闻查证属实的,可以按照新闻监管的“家法”来处理,也可以按照谣言转载多少次、造成多少影响,通过相关法律制裁,不管是不对的。(张洪泉)

责任编辑:侯薇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