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开始,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的大街小巷,一个特殊的群体显得很是“扎眼”。他们或是提着笤帚,或是抓着抹布,胳膊上的红袖章,又将这一群体与环卫工人相区别。他们是来自任城区各个机关的公务员。据称,任城区为“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暗访考核”,发动了全区“各级各部门立即进入临战备考状态”。公务员“扫街”正是动员工作中的重要一环。(8月4日《新京报》)
美丽、清洁的城市环境无疑让人赏心悦目。大街小巷布满灰尘、垃圾、“牛皮癣”,影响民众生活舒适度,还会导致城市形象丢分。济宁市正处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暗访考核的关键时期。公务员戴着红袖章上街捡垃圾、扫街道,显示其扮靓城市环境,推进创卫工作的决心,初衷无可非议。
客观地讲,公务员集体戴着红袖章做环卫志愿者,具有视觉冲击效果,也能短时间减少环卫工作量,改变城市卫生环境,为城市创卫加分。与某些地方公务员预备起扫街不同的是,济宁市任城区统筹安排创卫工作,公务员“三班倒”扫街,不影响机关日常运作,也算一种进步。
不过,“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为城市环境做日常清扫、保洁与管理服务的应该是环卫部门。有人乱吐乱扔,乱贴牛皮癣,不讲卫生,不讲文明,应该由有关人员进行劝导或者处罚,安排环卫工人清扫、保洁,不适合由其他人越俎代庖。
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公务员也好,环卫工人也好,他们的职责都是做好自己的份内的工作。只有各行各业人员都坚守岗位,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才能营造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公务员大张旗鼓扫街,到底是隐射环卫工人失职,当不好城市美容师,还是公务员不务正业?环卫工人人手不够呢?如果环卫工人失职,自当依法依规规范;如果环卫工人人手确实紧张,公务员“三班倒”扫街不影响机关正常工作,我倒建议打破公务员铁饭碗,压缩机关人员编制,安排富余机关干部名正言顺地充实环卫队伍,以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因此,公务员集体扫街,固然显示出政府重视创卫工作的姿态,但并不值得高兴。而且还牵扯出政府工作效率低下,部门权责不清、弄虚作假等一系列问题。政府只有开辟法律化、制度化的管理路径,做好日常过细管理,各部门各司其职,才是破解城市卫生难题,巩固创卫成果的正解。(叶祝颐)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