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是最好的防走失手环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2237062

报料电话:0431-86736969

孝道是最好的防走失手环
2016-10-10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央广网北京10月9日消息:中民社会救助研究院和今日头条寻人公益项目今天联合发布《中国老年人走失状况白皮书》。调查显示,全国走失老人一年约在50万上下,失智和缺乏照料成为老人走失的主因。白皮书数据显示,走失老人中72%的老人大多都出现记忆力障碍情况,其中,经过医院确诊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占到总比例的25%。

  老人频频走失,病在哪里?表面上看是病在老年痴呆、失智,而深层的社会原因则在于缺乏来自子孙辈的关爱。

  独生子女政策所带来的家庭伦理冲击在于,孝道成为一条“单行线”,这条“单行线”就在于一子或者一女所给予。而到了独生子女家庭的第三代,即便是二孩也不太可能反哺给祖父母外祖父母多少孝道。

  中国古代传统的家庭模式为独门独院大家庭或者是城市中的四合院模式,这在现代中国只能成为一种迷梦。单元式结构住宅承担不起传统孝道,因此才有了“常回家看看”而不得的孝道尴尬。无论多少公益广告,无论多少公益呼吁,似乎也只能远水解不了近渴,因为单元式现代住宅结构本身就存在着孝道交流的短板。所谓的传统孝道,充其量也就只剩下了周末月末或者逢年过节的“形式主义孝道”。即便如此,“看看”的父母宴席上,大半时间也被手机与游戏占用。因此说,现代孝道存在着先天性缺陷与不足,而加上独生子女与第三代没有将孝道进行到底的自觉与行动,而使孝道成为一种“社会心病”或者叫作痼疾。

  孝道与亲情才是最好的防走失手环。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需心来治。当孝道模式被封闭于单元门里而不能救赎的时候,就应当由当事子女补偿给老人更多的孝道,而如此孝道必须是法律保障下的,社会性的,传统与习惯性的。否则仍然会将走失的老人逼回到走失的老路上去。

  防走失手环与GPS系统不是防走失的最终屏障,这些防走失手段充其量只能是寻回与补救性措施。而防老人走失的社会功能也在于社会孝道的光大与放大。多子多孙是传统孝道的内涵与内容,“无后为大”是最大的不孝,那么,当独生子女家庭老人越来越进入老龄化之后,全社会与政府就应当承担起养老与孝道的责任。“后”盾为国家政府,“社会之孝”才是最好最有效的防走失手环。(李振忠)

责任编辑:侯薇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