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用他人信息刷报考人数背后的问题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2281331

报料电话:0431-86736969

盗用他人信息刷报考人数背后的问题
2016-12-1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近日,有大学生毕业生反映,他们的信息被盗用,盗用者用他们的个人信息报考了2016年的河南省公务员考试,报名单位包括焦作市和新乡市的部分政府机构。报名系统里面,除了身份证号和照片是自己的,其他信息全是虚假的。因为信息被冒用,他们无法报考公务员。据介绍,有人盗用同学信息的动机是为了刷高某岗位报考人数,造成报名人数虚高、岗位竞争激烈的假象。(12月1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为了减少公务员考试竞争,某些人盗用他人身份信息假注册,制造出报考岗位人数很多的假象。考生不练好基本功,不好好复习备考,却做出如此雷人举动,不仅动机不端,做法也幼稚可笑。考生如此“刷人数”真能吓退其他竞争者么?再说,如此不诚信之人,考上公务员如何诚信工作呢?在我看来,这些人不仅要停止侵权,向受害人赔礼道歉,而且要禁考公务员,并要将其恶劣行为记入诚信档案,教其诚信做人。

  换个角度看,为何考生就业视野如此逼仄,牢牢抓住公务员这根救命稻草,以至于使出盗用他人信息“刷人数”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呢?应该承认,考生心理焦虑、缺乏自信乃至故意捣乱,是他们“刷人数”的重要原因。因此,考生“刷人数”固然动机不端、触犯道德底线,甚至触犯了法律,但是传递出公务员岗位炙手可热的现实。以前是千军万马过高考、研究生考试独木桥,现在是千军万马挤公务员这座奈何桥。这么多人拥挤在公务员奈何桥上,谁不想自己留在桥上,把别人挤下去?2某些省份招考公务员,竞争之激烈并不亚于国家公务员考试。

  在一个社会高速发展、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年轻人本有多种就业选择,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为何那么多人对公务员情有独钟?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我看,除了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职业视野不开阔外,主要是公务员职业吸引力大,通过公务员考试是不少人实现就业乃至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虽说公务员职业并不能直接创造生产力,理论上的薪资待遇并不算高,“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机关现象正在发生改变,但是公务员上班时间网游、炒股之类的消息仍时常见诸报端。还有报道说,有些地方转变作风玩“假摔”,会上侈谈转作风,会下喝酒斗地主。而且公务员社会地位高,工作稳定体面,还有职有权,完备的福利体系让人青睐,工资外的灰色收入与“三公消费”就足以令人艳羡。曾有消息说,公务员贷款不用审核,公务员的车辆违章,机关可以协调交警部门免除驾驶证扣分;住建部专家曾一针见血指出“福利分房”正在卷土重来。保障房源被公务员鸠占鹊巢。公务员权力福利如此雷人,这或许是某些考生不择手段,盗用他人信息“刷人数”的根本原因。

  由于公务员退出机制不完善,公务员岗位也十分“保险”。据统计,从1996年实行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以来,按照全国近500万公务员计算,每年辞退的公务员占总数的比例为0.05%左右。而正常企业的淘汰率在5%到15%之间。

  考生“刷人数”恶意竞争的行为固然荒唐。但是,有关方面不能把“刷人数”当新闻看,也不能停留于处理恶意竞争者,严肃考纪,修补公务员招考技术漏洞,实现报考信息联网。而应该有所反思与行动。一方面,政府与社会舆论要引导多元化的择业观念,让求职者不再迷恋公务员岗位;另一方面,政府要拓宽就业渠道,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缩小其他职业与公务员实际待遇之间的差距,增强其他行业就业预期,并重构公务员职业伦理,完善公务员退出制度,形成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良性就业局面。(叶祝颐)

责任编辑:侯薇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