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方言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美学瑰宝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239909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保护方言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美学瑰宝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2399093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保护方言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美学瑰宝
2017-05-08 来源: 吉网

  两年前,著名主持人汪涵独自出资465万的保护方言计划,近日又成热点。那句“普通话让你走的更远,方言让你记住你的根在哪里”,更是戳中了很多人的泪点。网友纷纷为汪涵点赞,诉说自己对乡音的怀念。不少人觉得,家乡的方言日渐式微,甚至有消失的危险,纷纷呼吁保护方言。此间媒体采访了文化学者余秋雨,他认为,需要保护一些特殊的方言,但“该淘汰的就应该淘汰”。

  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与文化,更是一种美,美学意义上的民族瑰宝。这是地球村其他国家与民族少有的。看看大宋文官是如何玩转方言的。

  1050年的一天,当朝宰相兼京城开封市长的晏殊同志,通知下属监察局长张先同志到他的办公室里听取监察工作的汇报,研究会办相关事宜。

  这位张先同志安享富贵,诗酒风流,是大宋朝的一名网红,红就红在他的诗酒风流上。人称“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这些张先诗词中的句子,不但是他的粉丝们最喜闻乐见的,也是他本人平生最得意之笔,所以,粉丝们都叫他“张三影”,他常以呵呵回应,但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晏殊同志从国际国内形势,讲到改革发展民生,讲了好半天,张先听的认认真真,却一言不发,看上去好像是一头雾水。晏殊同志开始觉得奇怪,后来他明白了,原来,晏殊同志多年在高官之位,自然用的是北方官话,但毕竟年纪大了,官话又不甚标准,其中夹杂着老家江西抚州的方言,讲得又快了些,估计张通判几乎没听懂,所以就无从下口发表意见。

  晏殊同志真是平易近人,他情急之下,竟然操起楚语来说话:“本来我请你来,咱们共同切磋一下诗词消消遣,如果是那样的,你一定会说‘无物似情浓’,没想到今天咱们谈起公事来了,结果你就无话可说了!”一句调侃幽默之语,打破了上下级之间尴尬紧张的气氛,使张先对他的这位领导佩服得五体投地。原话为:一日,张议事府中,再三未答。晏公作色,操楚语曰:“本为辟贤会,贤会道‘无物似情浓’,今日却来此事公事。”

  后世有人考证说,晏殊是江西抚州临川人,这里说的“楚语”,因为抚州春秋时属吴国,战国时属楚国,故称“楚语”。就是说,晏殊为了让张先听懂他的话,干脆说起了纯粹的家乡话。而我认为,这里的楚语,不但泛指南方口音,而且更接近江淅一带即春秋战国时吴越一带的方言。晏殊是在用家乡话模仿江淅方言,既让对方听得懂,又搞活了气氛。因为张先是浙江湖州人。作为一国之相的晏殊同志,能在中规中矩的宰相府第,能用方言随口引用下属官员的美丽词句,这是多么和谐的办公室故事啊!古往今来,方言的美感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不胜枚举。

  我不敢苟同余秋雨说的,保护一些特殊的方言,其他的一概淘汰。哪里的方言是特殊的方言?名人家乡的方言就是特殊的方言?还是已经流行开来的方言就是特殊的方言?这里没有一个大家共同认同的标准。保护方言是语言工作者的天然使命,也是每一个国民传承中华文化的应有职责。晏殊与张先两位老同志苍天有灵,一定会全力支持汪涵高调保护方言,为他连点五个赞!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是一种地域文化现象,在历史悠久、文明昭世的中国更是国民无法割舍的文化命脉。有时,方言讲好了,反而会给外地人带来亲切感。天南海北的方言种类众多,听来津津有味。推广普通话不应排斥方言,应该“宜普则普,宜方则方”。

  中国各地方言,背后的文化信息和内涵是极其丰富浓郁的。某种意义上说,方言是一种美学概念。方言也没有过时,它与普通话并存,仍有不可低估的现实价值与美学意义。保护方言,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根,保护方言,就是保护中华文化的魂。善待方言,呵护方言,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与自尊,让我们与汪涵一起为保护方言尽一份绵薄之力吧!(梁江涛)

责任编辑:侯薇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