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火车遍地跑的年代,中国人出行虽说有了一定的速度,但由于快慢车和大小火车之区分非常明显,常常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赶路,呆在火车上的时间要比办事的时间还长。不仅如此,车次也很少,排大队购火车票,然后耐心等待检票登车,那个工夫都很长,真的是急死了出门要办事的男女老少。
记得小时的东北老家小镇,驻地国企为了运送工人、运送物资,开通了至县城的一趟燃煤小火车。运送物资,要挂上十几个叫翻斗的“轱辘码子”,跑起来咣咣直响,速度不是很快慢如“牛驼”。而运送工人,则要挂上两三节绿皮车厢,每节车厢满员不过二三十人,有时人多,挤得要命,很无奈。春夏秋季还好说,一旦冬天来临就麻烦了,车厢里只有一个铁炉子取暖,解决不了很多乘客暖身问题,只好跺脚、搓手,以利于缓解挨冻的尴尬。
尽管这样,地方百姓还是愿意搭乘,这家国企也很通情达理,同地方的关系搞得不错,给了不少方便。那时,没有公交车,这趟小火车于是就成了唯一的一个交通工具。三四十华里的单程,至少要跑上一个半小时,车速很慢,有时赶不上骑自行车的速度。交通欠发达,人们出行那是相当的不方便。这是实行改革开放之前那些年代的交通状况,现在咀嚼起来也觉得挺有意思的。不过,其苦涩滋味儿还在嘴里打转。
当年小火车跑得慢,为了出行只好去搭乘
改革开放后就不同了,家乡有了公交车,往返县城可谓方便了。而改革开放近40年的中国,同样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如今,尽管还有火车在跑短途、长途,还有快慢车、大小火车的身影晃动,但从总体上看,已经是今非昔比,蜗牛速度几乎不在了。比如:今年12月6日,开通的一条全长658公里的高铁线路,将西北部的西安与西南部的成都连接起来,使中国高铁网络总长超过2.2万公里。这意味着中国高铁线路在加长延伸,主要城市间的铁路速度进一步加快。
我们知道,西成高铁的运营时速为250公里,西安至成都的最短旅行时间将由现在的11个小时,缩短到不足4个小时。高铁时代的来临,让西成高铁成为中国第一条穿越秦岭的铁路。奇迹出现了,惊艳了周边国家,也惊艳了世界。而多少个世纪以来,秦岭都是阻隔中国南北相通相连的天然屏障。拆掉屏障,穿越秦岭,中国西成高铁项目落地,历时近5年的苦干实干,终于圆满完成了。
中国西成高铁项目的成功实施,见证了中国高铁一直在突飞猛进地发展,高铁时代的科技创新、奋进实干总是那般精彩生动。勇于踩着困难行、善于克难求进、乐于奉献向上和弘扬大国工匠精神的高铁人,越来越有令人喜欢聆听的中国故事。以12月6日开通的这条全长658公里的高铁线路为例,就可以感知中国高铁智慧、力量和速度。由于沿途要经过崇山峻岭和高山峡谷,项目工程师不得不修建了127座桥梁和34条隧道。其中,一条长达16公里的隧道的开凿开通,就是中国创造的又一个奇迹。这条隧道,目前是亚洲最长的单洞双线高铁隧道。
资料图片:11月22日,一列动车组试验列车穿越秦岭。新华社发
其实,到2016年,中国就已经花费近10年的时间开创性地建设了2.2万公里的高铁线路,中国高铁网络总长位居世界第一。而在12月6日上午8点22分,首趟西成高铁列车从陕西省会西安市开出,沿途经过14站,最后抵达四川省会成都市的西成高铁,则标志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质量进入了具有世界性巨大影响的“高铁时代”。
进入高铁时代的中国,更加注重长远规划,更加注重追速度,也更加注重求质量。比如:计划到2025年,使全国高铁里程达到3.8万公里;到2030年,达到4.5万公里。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内,超过80%的中国主要城市,都将开通高铁,基本实现人们出行高铁化。这就是更快的“复兴”号疾驰,此前的“和谐”号大升级。“复兴”号完全由中国设计和制造,拥有更大的空间和能效,服务寿命更长、更安全、更舒适、更可靠。
早11月28日就有报道说,根据最新的铁路规划,中国全国铁路网将基本覆盖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而高铁网络则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未来,四面八方旅客出行将更为方便。比如:北京至大部分省会城市之间,将实现两至八小时通达,相邻大中城市一至四小时通达,主要城市群内实现半小时至两小时便捷通勤,也不再是梦幻中所求,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与此同时,政府还将实施成昆线、焦柳线、集通线、京通线、京原线等电化或扩能改造。在城际铁路建设方面,将重点建设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城际铁路,为构建轨道上的城市和城市群打好基础。更为值得期待的是各地还将建成一批设施设备配套完善、现代高效的综合交通枢纽,并建设支线铁路约3000公里,使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一体衔接效率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和货运“无缝化”衔接。
随着新一代高速列车“复兴号”上半年在多个主要城市投入运营,从天津火车站到北京南站的单程运行时间,实现了从此前的30分钟缩短至现在的不到25分钟。可见高铁速度几乎成为“闪快”。中国人高兴了,世界都在羡慕。中国的高速列车,越来越受到全球青睐。“高铁”已经销往世界102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建设更有“高铁”的牵引和助力。
高铁时代惠及人类,中国贡献出了大智慧、大能力、大力量。而火车变高铁,则是奇迹性跨越,中国告别的无疑不是“蜗牛”,迎来的无疑不是“飞船”。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中国高铁必将更加如虎添翼,其速度也必将更加插翅如飞,风驰电掣般地驰骋在神州各地和整个世界。高铁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吉林网特约专家评论员薛宝生)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