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牡客专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铁网中最北“一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之一。据介绍,哈牡客专全长292.995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沿线共设哈尔滨站、帽儿山西站、一面坡北站、牡丹江站等11座车站。开通运营后,哈尔滨到牡丹江的最快运行时间将由近5个小时缩短至1小时20分。哈牡高铁之快令人感叹,这速度的背后,是多重高科技堆砌起来的高速铁路。
高寒高铁需要攻破更多的技术难题,这点毋庸置疑。哈牡客专是我国首次在高寒地区采用自主设计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首次在高寒地区进行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冬季施工。
为了抵御严寒,哈牡高铁动车组经历了19项高寒改造,号称“高寒战士”。 哈牡全线的道岔处都安装了自动温控装置,当轨道上雪量及温度达到一定值时,将轨道加热10℃至20℃,最高可加热到30℃,将道岔区的冰雪烘干。哈牡全线293公里安装79处防灾减灾预警设施,自动检测风量、雨量、雪量,向铁路局调度指挥中心发布实时讯息,由调度下达命令提示动车组司机适当采取减速甚至停车措施,确保高铁的行车安全。
另外,动车组的车体结构、电气系统、制动系统、给水卫生、门窗设备、转向架6个系统进行了19项高寒适应性改造,能够满足-40℃高寒环境要求,可以在风、沙、雨、雪、雾霾等天气,盐雾、酸雨、沙尘暴等恶劣环境下运行。动车组在车头部“鸭嘴”进行改造,防止冻结;对旅客上下车的车门进行改造,在门板内侧设集水槽,防止冷凝水流入下导轨造成冻结影响侧门开启。最重要的一点,是对车下的制动系统也就是“车闸”进行防寒改造,保证高铁车体可以及时停车。
提起中国高铁,话题切入点颇多,最为响亮的莫过于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从“师夷长技”到完全自主创新,中国高铁走的异常艰辛却也是成绩斐然。如今的中国高铁,在不同等级的高寒、高温、高原等地形地貌下各类动车组的研制能力已在世界领先水平,中国高铁不断提升自主高铁核心竞争力、用大面积、长里程、复杂环境下的运营成就来塑造形象。
“哈牡客专”让中国高铁名片更耀眼,我们相信,只要用实力说话,中国高铁会跑得更稳、跑得更远。(李蕊)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