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就曾讲述了自己当县委书记时的故事。他说,那时年轻想办好事,经常通宵达旦地干,最后感觉到不行,要摆顺心态,“手里攥一千个线头,针眼一次只能穿过一条。”后来就想,到半夜12点就睡大觉,第二天重新来过。习近平总书记如此深情地回忆起自己担任县委书记的往事,实话实说并称自己当时常熬夜生病,他告诫大家不要熬夜。当人民网微博第一时间发布了这一条消息之后,亿万网友一片“哭诉”点赞。4年多过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教诲,依然响彻耳畔。
熬夜,习近平总书记不赞成,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也不赞成。但现实生活却告诉人们,熬夜这个容易引起疾患,伤害健康安全的不良习惯,还是有很多人未能索性改变。熬夜,无情地袭击着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其带来的伤害可谓一言难尽。据中国新闻网客户端北京3月21日电,今天,是世界睡眠日。有调查数据显示,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此外,6成以上“90”后觉得睡眠时间不足,6成以上青少年儿童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在这些数据背后,中国人的睡眠到底怎么了,需要如何调整或疗救,这些问题都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结果显示,全球睡眠障碍率达27%。而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则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已经高达38.2%,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且这个数据仍在逐年攀升中。这意味着近14亿的中国人口,已经有21.43%的人口处于失眠痛苦折磨之中。有睡眠障碍的人口数如此之多,占比如此之大,世界睡眠日的到来该震醒亿万国人的健康安全意识,熬夜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绝对不可忽视。挖其根源,溯其病根,均应从自身找到原因。比如:睡眠时间不足,靠翌日补觉者为数不少。很多专家指出,补觉难以解决睡眠不足问题。整夜在失眠中过去了,那就等于丢了宝贵的东西一样,找不回来。也就是说,丢了就丢了,无法补偿。难怪失眠者让身体透支了健康安全,各种疾患缠身也就毋庸赘述了。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曾于2018年发布了一组相关的数据。数据显示,“90”后睡眠时间平均值为7.5小时,低于健康睡眠时间,6成以上觉得睡眠时间不足。其中,31.1%的人属于“晚睡晚起”作息习惯,30.9%的被访者属于“晚睡早起”,能保持早睡早起型作息的只占17.5%。可见,“90”后觉得睡眠时间不足的比例相当之大,已经达到6成以上。6成以上,换言之,就是10个人至少有6个人,没有实现健康睡眠时间。显然,这些人睡眠欠账了,日后则无法偿还,只能以熬心耗体为代价,引疾患上身,终身受害。
超过3亿中国人有睡眠障碍,这个数据还不是最后的数据,依然在逐年攀升。面对这样的可怕数据,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任其失控,必须立即展开科学睡眠科普宣传,再一次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要熬夜的深刻论述,具体有效地解决失眠撒野,侵害人们健康安全的发展与民生这件大事。笔者认为,睡眠障碍的解决,公民个人有责任,社会也有责任。比如:生活节奏快,学习、工作、生活压力大,生活习惯不良,痴迷于看电视、打电脑、玩手机,等等,都是影响睡眠质量的“罪魁祸首”。值得关注的层面,无疑就是那些压力山大的中小学生们。
为了提升学业成绩,说得通俗一点,为了“考分”上名次,老师不是加重作业负担,就是搞题海战术,要么课后违规补习,扎堆写作业。起早贪晚上学的这些孩子们,岂能实现健康睡眠时间?解决睡眠障碍问题,必须避免熬夜。要从学校抓起,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抓起,从千家万户抓起。要采取医生建议,积极提高睡眠质量。一是注意改善睡眠环境,让睡眠环境更加舒适、安静、黑暗;二是有睡眠障碍的人群要少喝茶和咖啡,晚饭不要吃太油腻,不要吃得过饱,晚餐适当多吃点碳水化合物,睡眠会更好;三是白天适当运动、晒太阳也有助于睡眠;四是睡前一小时尽量不要再使用电子产品,可以选择听音乐、看书来替代刷手机。(中国吉林网特约专家评论员薛宝生)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