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七夕节无疑是个热门的话题,年轻人乐得多了个约会的节日,很多商家也瞄准商机,希望大赚一笔。而在网上,也出现了“节日快乐”的祝福语,顿时让七夕节的味道更加鲜美浓烈,令人陶醉。
如今,七夕往往被视作“中国情人节”。而说起来,从古至今,七夕也确实是个无比浪漫的节日,包括爱情主题在内,其内涵表达比许多人了解的还要广泛。这就涉及了若干冷知识,需要人们有所了解和掌握,莫让七夕节“冷”了自己,或捆住了手脚,错过机会失掉了本该有的真善美。
媒体盘点的七夕节冷知识主要是:七夕,为何又叫“女儿节”?七夕,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何关系?七夕,是单身女子的节日吗?七夕,“乞巧节”如何“乞巧”?七夕,为啥此时晒书、晒衣服?七夕,最出名的应节食品是“巧果”?七夕,能说“节日快乐”吗?这些提问,都是七夕冷知识要点,其中不乏美丽的传说,也不乏自有的精彩答案。
不过,从若干冷知识中感受七夕节丰富内涵,还是非常有实际意义的节日味道。比如:七夕节发源于中国,时间就是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你看,在中国这个传统七夕节临近之际,江西省婺源篁岭,就以“乞巧”为主题,回归传统节庆本意举办了“鹊桥相会”“牛郎溪边会织女”等活动,高高兴兴地迎接七夕的到来。
由此,我们得知,七夕还有许多名字,而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佳话。比如:在古代,它的一些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一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也就找到根据了。浪漫,美好,青春,活力,向善,向上,等等,都属于七夕节丰富内涵的硬核。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七夕节历史十分悠久,可谓源远流长,也形成了种生求子等各种民间习俗。同时,还衍生出许多有趣好玩的谜语。有一道谜语的题面,就是“月露良宵拜魁星,老牛庆生也不迟”,听起来相当有诗意,令人遐想不已。其谜底为“七夕节”,品咂起来,可能会回味再三。
七夕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大家耳熟能详,那就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搜神记》中,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演绎成汉代孝子董永夫妇的故事。黄梅戏《天仙配》里的唱词,更是如今人们喜欢的唱段。“你挑水来我浇园,你织布来我耕田。寒窟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至今还在流传,一直被人们看好。
不过,这个传说发生在农历七月初七,也跟古代人们观察织女星与牛郎星,也就是牵牛星的行动有关,古人借此可以知道秋天的到来,其学问不浅。而牛郎与织女绝佳配对,也象征着天地人的和谐。这可能是最早的生态环境保护“萌”故事的生动讲述。当然,这也只能是一种演绎出来的故事,天仙配永远不会出现,而我们也只能是仰望星空,期待看到牛郎和织女星闪闪发光映照人间,让美好想象变成现实奋斗之力。
毋庸赘述,七夕节的丰富内涵,远比“爱情”丰富得多,有着求子、乞巧、祈求丰收等多种含义。而七夕无疑是一个吉祥的节日,人们也会在这一天为情侣们送上祝福,或考虑节日爱情主题特殊性,也会有人来上一段调侃,但不适合对单身人士说“节日快乐”。(特约专家评论员薛宝生)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