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七夕】传统七夕因文化自信散发时代芬芳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3613097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网络中国节·七夕】传统七夕因文化自信散发时代芬芳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3613097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网络中国节·七夕】传统七夕因文化自信散发时代芬芳
2022-08-03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今年8月4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浪漫的节日“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晚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入非遗更具文化意义。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更增强了七夕的文化价值。我们过七夕节,重在挖掘和体悟其精神价值,体现时代风貌,这对提振美好民风,提升国民素质,助力社会和谐发展,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七夕节”的核心是文化传承。七夕,最早来源于古人对星象的崇拜,在汉魏时期成型,唐宋时期到现在一直在民间颇受欢迎。由于七夕节和牛郎织女的爱情神话故事密不可分,因此大多国人的脑海里都留存有葡萄架下聆听悄悄话的美丽记忆。千百年来,七夕在其演变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交错,渐渐形成了富于农耕时代文化的许多民俗和文化。可见,“七夕”虽然只是一个民俗节日,但经过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已积淀了丰富的内涵,所以我们在节日文化传承中不要局限于单一的节日习俗,要多方面挖掘其文化价值。

  “七夕节”文化价值在于文化自信。七夕自古以来都是受到劳动人民推崇的节日,牛郎织女的传说更是农耕文化时期劳动人民理想和感情的反映,折射出人们对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的向往,对男耕女织的家庭生活理想的追求。而乞巧、祈福活动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勇于创造,不断追求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精神。因为自信,七夕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在物质文化层,七夕是一个展示女性手工艺的节日,在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中,可以把传统女性手工艺品和民俗节日旅游相结合;在精神文化层,历代歌咏七夕的诗词歌赋就有很多,这些作品所具有的深刻的哲理意蕴、所承载高尚的情感价值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在这个文化内涵丰富的七夕,我们应该主动担当起重任,让这个韵味无穷的节日散发出时代的芬芳。

  传承中华文化培育共有精神家园。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再次进行了顶层设计,再次开启了“传承与创新”的新征程。加之近年来广泛深入开展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尤其是相关部门将传统节日文化传承和互联网进行联姻,推出了一系列喜闻乐见的活动,让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重要的载体,让传统的基因和现代时尚生活相互融合,得到了十分广泛的民意价值认同。过传统节日需要注重文化传承,这种传承是传统文化和现代观念的文化元素的融合,是继承中的创新,最终落脚到增强文化自觉、文化智慧和文化担当上。如此坚持下去,才能让文化自信深入人心,使传统节日更具时代价值。(久泰平)

编辑:侯薇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