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季节正在远去,清爽的日子正在走来。沐浴着清爽,我们即将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今年8月22日是七夕节。七夕节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七夕节发源于中国,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从远古走来,一路歌唱,一路丰盈,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七夕源于星象崇拜,加上神话想象,这是天人合一思想的折射。古人认为,“重日”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七月初七”就是其一,所以古人十分崇拜。古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七”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七夕民俗,丰富多彩,更传递出中华文化的厚重与博大。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广东多称“拜七姐”,闽台即称为“拜七娘妈”。穿针乞巧,也叫“赛巧”,即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看谁穿得越快。还有喜蛛应巧、投针验巧、兰夜斗巧、“拜牛郎”、拜魁星、染指甲、七夕观星、晒书晒衣等等。而且,七夕成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素材,从“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从诗歌到歌谣,从散文到小说,源远流长,成为我国文化长廊的瑰丽画卷。
今天,新的民俗正悄然诞生,七夕,在守正创新中赓续中华文脉,澎湃向前。“唱响两岸·情定苏州”,第二届苏台单身青年交友联谊情歌荟在江苏苏州举行;北京市属公园推出37项七夕游园活动;第八届七夕河灯旅游文化节在千年历史文化名城重庆荣昌启幕;七夕节,共青团长春市委组织了多场单身青年交友活动等等。七夕节在今天更加精彩纷呈,七夕文化在今天芬芳飘香。时代进步,文化赓续,创新奔腾。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就需要我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节日文化守正创新,传承精神,创新向前,不但要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要打造当代的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负时代,孕育未来。
拥抱“七夕”,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在守正创新中赓续中华文脉,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贡献,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时代担当。(殷建光)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