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数据局发布《关于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区于2025年9月底前全面开展 “信用代证” 工作。这意味着,已经在各地陆续施行的 “一份信用报告代替一摞证明” 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
“一份信用报告代替一摞证明”,效果明显。在过去,企业正常经营发展中,申请上市、申报项目、行政审批、银行贷款等诸多事项,都离不开无违法违规证明这一 “通行证”。然而,由于涉及行业部门众多,办理该证明手续繁琐,企业往往需要跑断腿、磨破嘴。以天津为例,去年5月首批率先在市场监管、税务等25个领域实施证明替代,让无违法违规证明开具由 “多项事” 变 “一件事”。截至今年5月底,天津全市无违法违规证明替代报告下载量达2648份,替代43684份证明材料,累计为企业节省时间超过80000小时。如今,天津更是将证明替代范围从25个领域拓展至40个,新增科技、通信、教育、民政等15个领域,同时将适用对象由经营主体拓展至自然人,极大地提升了办事效率,降低了办事成本。
类似的改革实践在一些地方均有尝试。从2021年广东发布《信用报告代替企业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实施方案》,到如今三部门发文全面推行,短短四年间,这场改革从局部试点走向全国推广。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安徽、湖北等17个省份陆续出台相关规定,覆盖领域不断拓展。上海市推行 “一份信用报告替代一摞证明” 还被国务院办公厅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督查点名表扬,其在纳入 “法治化”、立足 “全领域”、应用 “多场景”、全程 “线上办”、首创 “合规码” 等方面的做法可圈可点。
“证明替代” 改革意义深远。这项制度在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和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一方面能带动政务服务水平的提升,从 “一件事一次办” 和 “高效办成一件事” 方向提升便民程度;另一方面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企业无需再为开具多个无违法违规证明而奔波于多个部门。具体而言,这项制度给民营企业家松绑,简化了手续,减少了规制,让企业家在市场活动中更易把握底线。同时,对于跨省互认的要求,为企业跨省经营提供了便利,适应了信息全国联网的时代需求。
“证明替代” 改革,是政府部门强服务、转作风的生动体现。它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以数据共享实现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切实提升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期待在全面推行过程中,各地能够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推动办事流程最优化、办事材料最简化、办事成本最小化,让 “一份信用报告代替一摞证明” 这一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企业和群众,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