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中午,货车司机龚昌伦载着汽车零部件,从川渝高竹新区启程,驶向重庆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一年前,同样的行程只能在夜间进行。去年,一张通行证“划开”了川渝间的行政壁垒,让企业从“依循政策奔波”转变为“着眼市场前行”,一年间,每辆货车节约物流成本超10万元,节省运输时间超500小时。货车由夜运改为昼行,效率得以提升,效益随之增加,这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释放动能的生动写照。
时代呼唤,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应运而生,明确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近年来,通过打破行政区划壁垒、强化市场基础制度统一、深化对内对外开放,畅通要素资源的流动与集聚,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亮点频现,潜力不断释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稳步前行,为经济发展注入磅礴力量。
破除壁垒,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货车得以白天行驶,其背后是不破行政隶属关系,却打破行政边界、消除地域区隔、便利市场流通的理念与实践。类似的成功案例屡见不鲜。沪苏浙交界处,全国首个跨省域的房建项目——方厅水院于日前竣工,三地创新审批制度,探索一体化审批模式;长三角地区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共享互认;川渝地区推进企业跨省市“一键迁移”;粤港澳大湾区立足区域特色,持续打通市场一体化的堵点。这些举措打破行政壁垒、畅通要素流动,有效激活了区域发展动能。京津冀区域经济总量达11.5万亿元,长三角三省一市生产总值突破33万亿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产总值增至8.7万亿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力推动区域发展实现重大跨越。
合理配置要素,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货车畅行带动要素合理配置,区域市场一体化突出“协同”,实现错位与互补发展。各区域因地制宜,充分释放要素资源效能。京津冀地区着重产业转移与承接;长三角以上海为龙头,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国际化优势,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成渝城市群探索“双核驱动”跨省合作机制。各区域大市场发挥自身优势,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与创新联动创造条件,避免重复建设与低效竞争。例如,在上海设计研发星座卫星,在浙江台州批量制造;在京津冀,河北提供蓄电池、行李架,天津供应车灯、座椅、变速箱,北京生产玻璃升降器、空气滤清器。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市场要素合理配置,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序推进,各区域分工明确,共同推动市场繁荣。
促进扩大开放,释放市场潜力。统一大市场是面向全球、充分开放的市场,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释放市场效能。从推进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作业一体化改革,到建设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粤港澳大湾区推进跨境信用报告标准互认、质量认证规则衔接,支持有条件的地市推广港澳简化版公证文书;川渝搭建国际物流全链条服务体系,探索铁路单证物权化试点等陆上贸易规则创新;京津冀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建设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这些举措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向纵深发展,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拓展市场空间,释放市场潜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成为促进对外开放的有力催化剂。
从基础设施的精准对接,到货车实现白天通行;从区域进程的科学衔接,到加速拓展国外市场,通过确立有利于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制度规则,破除不利于其建设的障碍,全面推动区域市场由大变强,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凝聚协作力量,稳步前行,释放强大动能,为中国经济发展挖掘巨大市场潜能。(殷建光)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