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抗战历史 赓续东北抗联精神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3970499
铭记抗战历史 赓续东北抗联精神 焦点话题-长白时评 侯薇 3970499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铭记抗战历史 赓续东北抗联精神
2025-08-15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今年,我们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东北抗联以其顽强不屈的战斗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白山黑水间,血色丰碑矗立。八十载光阴流转,东北抗联战士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浴血奋战的身影,依然在历史深处闪耀着不朽光芒。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白山黑水沦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于弹尽粮绝的绝境中苦战十四载,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侮的长城。这支由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率领的队伍,兵力最多时仅3万余人,在极端恶劣环境中坚持斗争,谱写了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

  血火淬炼的精神内核绽放信仰之光。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艰苦斗争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集中体现为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它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杨靖宇将军牺牲后,胃中仅存树皮草棉,当赵一曼就义前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诗句,当13岁的王惠民与七位姐妹挽臂投江,英雄们用生命诠释了东北抗联的不屈精神。在红石砬子抗日根据地遗址,当代青年行走在抗联战士“啃树皮、饮雪水”的崎岖山道上,对“不屈”二字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这种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无数微小却闪耀的人性光辉铸就的信仰丰碑。

  从林海到心海,谱写新时代的抗战精神答卷。今年7月,通化市档案馆公布一份珍贵档案:杨靖宇笔记本的日文译文。13页纸页间,他分析《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记录接头暗号、统计伤亡数据,军事家的战略眼光跃然纸上。笔记本原件虽遗失,但字里行间仍透出绝境中的冷静筹谋,与今日白山黑水间的青春身影遥相呼应。今日东北,抗联精神已化作黑土地的基因图谱。长春汽车流水线上的激光切割,延边稻田里的智能灌溉,漠河北极村里的星空民宿,无不是“草根棉絮”在科技时代的壮丽演变。这跨越时空的青春接力,正将冰河烽火淬炼成乡村振兴、科技攻坚的星火。

  从历史深处走向未来,创新传承的时代探索。共青团磐石市委组织大学生“三下乡”实践团,在抗日根据地遗址开展跨时空对话;七星农场老促会面向青少年讲述历史时,特意将13岁抗联战士王惠民与在场同龄学子联结,明确了“以英雄为榜样”的青春誓言;94岁抗联老兵李爷爷在荣军养老院紧握青年学子双手的画面,成为历史温度最直接的传递。“红色+生态”“红色+研学”“红色+冰雪”等多途径的宣传,让历史记忆在代际传递中被赋予永恒的生命力。

  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照亮民族复兴新征程。东北抗联精神在当代的价值重构,根本在于其与时代命题的深刻共鸣。当微短剧《铁血英魂》最后一集《寻父》呈现杨靖宇将军思念河南儿女的温情时刻,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英雄的柔软内心,更是对“为何而战”的终极回答——所有牺牲都是为了后代能在和平阳光下自由成长。从东北抗联精神到北大荒精神,贯穿其中的是面对艰难险阻时“直面风雨,为强国梦接力奔跑”的精神脉络。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杨靖宇将军手中那把磨得发亮的口琴静静闪耀,那口琴的旋律仿佛飘过八十载风雪,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今天,我们要以东北抗联将士们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走进新时代的“抗联行军队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四岳)

初审: 侯薇   复审: 陈尤欣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