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
初冬微寒,暖阳满天,我们的时代昂首阔步,温暖昂然。不仅有进博会、乌镇峰会、大运会的气势澎湃,也有身边的感动,普通人的梦想花开与国共芬芳。
近日,有网友发布视频说,“1999年,一位名叫陈虞文的小朋友给国家捐款140元,用于建造航母,有关部门专门回信退款并表扬他!”相关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关注。11月10日,“中国船舶”微博账号发布微博,邀请26年前捐140元造航母的“小朋友”陈虞文参观中国船舶集团,并将向其赠送福建舰入列纪念手表。跨越四分之一世纪的互动,温暖线上线下无数人。140元的捐款,是孩童对家国最纯粹的惦念;一块纪念表,是国家对这份纯真最郑重的回应。个人与国家的双向奔赴,让朴素的纯真爱国情怀有了可触可感的温度,成为家国情怀的美丽风景。
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纯真的朴素爱国情怀,这情怀从牙牙学语就已经萌发、生长。比如,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连环画就是八路军打鬼子。这情怀在陈虞文身上凸显,年幼的陈虞文之所以萌生捐钱造航母的想法,源于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的刺痛记忆,“是不是我们有航母别人就不敢欺负咱们了”——这句童言道出了一个孩子对安全的朴素渴望。这纯真朴素的爱国情怀,真实而有力量,是一代代人共同的情感底色。我们的脑中自然会浮现无数生动的画面:1927年,在闽西一个小山村,当地群众献铁、献木炭,师傅们不懈努力,乡亲们大力支持,中央苏区第一个红色兵工厂迅速投产;1940年,“若每人捐一元买战机,日本飞机还能如此猖獗吗?”施剑翘站在被炸后的废墟上振臂高呼,仅有74万人口的合川县就募集到45万元献机款;80多年前的南洋,广东籍的学生们挎着花篮走上街头,一朵花给5角或5元都行,将卖花所得悉数汇回国内;等等。
滴水成河,百川聚海。国家的强盛,来自每一个公民微小的关注、每一份公民朴素的情感、每一次公民坚定的信任、每一场奋斗拼搏的集聚。陈虞文的父亲没有把孩子的想法当儿戏,而是陪着他跑了4趟邮局,分4次寄出140元。这份耐心,是家庭教育对爱国情怀的最好滋养。总装备部的回信,那句“对您支援国防建设的行动,表示感谢”,更是给了孩子莫大的肯定。对年幼的陈虞文来说,这封信不仅是一张纸,更是一份“你的牵挂,国家收到了”的郑重承诺。正是这种家庭与国家的双重呵护,让那颗爱国的种子得以生根发芽——2014年他考入大学攻读法学,如今成为军迷,在岗位上奋斗奉献。微小的关注,朴素的情感,坚定的信任,奋斗的拼搏在这呵护中长成参天大树。
个人的拼搏打造人生出彩,成为爱国音符;时代的拼搏创造国家奇迹,成为壮美乐章。二十余年后,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接连入列,我们的大国海军梦正梦想成真。陈虞文的故事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爱国深情,支持国防的一个生动缩影。26年后的今天,中国船舶集团的邀请与赠表,不仅是对一个人的回应,更是对千万普通人爱国情怀的珍视。那块刻着福建舰印记的手表,传递的是“国家没有忘记”的温暖,是“你的期盼,正在实现”的笃定。这场跨越时空的互动生动告诉我们,爱国是个人与国家同频共振的心跳,是无数个人微小力量汇聚成的民族复兴洪流。“小时候的‘航母梦’终于实现了。”陈虞文说,如今看到国家已迎来国产航母时代,“作为一名‘军迷’,在新时代与人民军队一起成长,感觉真的很幸福。”这幸福不仅是梦想成真的幸福,更是家国情怀凝聚的幸福,是看到人民空军成立76周年伟大成就的幸福,是每当看到大国重器横空出世的幸福,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断实现新跨越自豪的幸福。
陈虞文的故事戳中了每个人心中那份朴素的爱国情。这份情感,不分年龄,不论职业,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140元承载纯真爱国情怀,我们呵护; 一块表溢满家国情怀温度,我们敬仰。爱国不一定是宏大的叙事,它可以藏在每个普通人的惦念里,当个人的“小情怀”与国家的“大梦想”同频共振,当14亿多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汇聚成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所向无敌,一路荣光。
本期编辑:侯薇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