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上海媒体推出《五问阿里献血事件真相,还原上海女子车祸救治全过程》一文,虽然此事真相还待相关部门正式发布,但不少网友都为自己曾经的“误判”松了口气,因“小姑姑牛!”而引爆的舆论场又热闹起来。
“小姑姑牛!”是个什么梗?
网传消息称,上海的余小姐在西藏蜜月旅行途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医院,因伤情严重需大量输血,而医院血库血量告急,西藏阿里的不少好心人自发为余小姐献血。经援藏医生全力抢救稳定伤情后,余父母花120万元包机将女儿转运至位于成都的华西医院救治……
始料未及的车祸,危在旦夕的生命,爱女心切的父母,敬业的医护人员,自发献血的公务员和民警……每一幕场景、每一个元素,都仿佛电影里感人至深的救人情节。
余小姐醒来后,从丈夫口中得知,是小姑姑找到上海卫健委,联系了阿里地区相关部门动用公务人员献血,“总共7000毫升,整个阿里地区的A型血都给你用上了”。余小姐激动,就回了一句“小姑姑牛!”,并将聊天内容发到网上。
如果不是余小姐将聊天记录发到社交平台,这本是生命与死亡赛跑的极限救人的正能量故事。
但新闻没有如果。余小姐自爆被救过程中涉“卫健委”“动用”“公务员”“包机”这几个关键词,引起网民对“小姑姑牛!”的极大关注,一时间舆论沸腾,她因此喜提“血槽姐”新称号。
一个关键词引爆又一个“北极鲶鱼”
我在乘地铁时,偶然地从手机上刷到了“血槽姐”。
我的乖乖!阅读:178948!
评论区,铺天盖地,飘出最多的是四个字:小姑姑牛!
余小姐丈夫说出的“动用”一词,刺激了网民敏感的神经,让“血槽姐”成为时新“热搜”。
梳理海量信息发现舆论的焦点:一是“自愿献血”;二是“包机转运”。
网民认为,“血槽姐”获救后,第一反应不是感谢救命恩人,而是点赞小姑姑,这践踏了别人的爱心;拼尽全力救命的事,拿来炫耀,更是不妥:“炫耀有能耐的见过不少,但炫耀救命的却很少见。”
于是,一个有图有真相的“救人”故事,被演绎成又一个版本的“北极鲶鱼”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血槽姐’的经历和结局,绝不会发生在普通人身上!”
针对“献血”,有这样代表性的声音——
“献血,真的是自愿的?人间大爱,爱得离谱。”
“救家人心切,采取什么措施都可以理解,可是,公众面前炫耀就有点‘吃相难看’了。”
“这能量普通人无法想象。这家不简单啊,伟大的人脉。”
针对“包机”,有这样代表性的声音——
“彻查一切、深挖一切。”
“查一查这女孩的父母、姑姑、姑父是干什么的?”
“一切皆有可能!”
回应,退了“小姑姑牛!”的高烧
各类媒体发出太多的诸如“态度岛”文章或评论,有图有真相,并注明信息来源,例如——
《官方称号召西藏阿里公务员献血无不正当因素》
《公务员献血事件女子父亲回应包机转院》
《上海卫健委回应网传公务员为女子献血》
《五问阿里献血事件真相,还原上海女子车祸救治全过程》
来自多个方面的回应与调查表明,阿里公务人员为女子献血,并非强制;女子家人花钱包机将其转运至华西医院就医,属实。
于是,针对“献血”,“正能量”的声音多了起来——
“阿里虽然地方不大,但爱却很大。”
“危难时刻,救命的事,即使动用关系也不为过。”
“不管怎么说,有一点要肯定:生命重于一切。”
于是,针对“包机”,也有了“人之常情”的声音——
“这种情况下,哪怕有一丝希望,父母都会倾尽全力。”
“不管怎样,如果是我,倾家荡产也要包机救命。”
“不管她是什么身份,只要救人真实,都能理解,生命高于一切。”
对纠缠于“动用”而发出的过于激烈的声音,有网民看不下去了——
“尊重生命,别人劫后余生不该庆祝吗?”
“救一条生命不好吗?为啥持有这种态度?希望多一点对生命的敬畏。”
“上次新疆有个小孩胳膊断了,飞机也等他,你们怎么不说话?现在人家花钱包机就受不了?……”
面对被点燃的“情绪”,我们非常需要理性与温情
一位网名为“张武-诚信废旧回收133××××××90”的人如是说——
“这孩子是幸运且幸福的……家里有钱不是罪,愿我们的世界更美好!”
评论区,我看了这样的点评,心,温暖!
这样的留言,流露出的善良与爱心,深深地感动着我;这样的留言,让评论区飘荡着温馨与芬芳。
有位网友在评论区一口气列举了媒体报道的十余个关于阿里干部群众和官兵救人的事例,并留言——
“语文课本上有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课文,新中国这样的事情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作为一个长期献血者,目前,我已献出了6000毫升左右。当别人生命危急的时刻,献出的血救的是一条生命,不管救了谁,无论贫富贵贱,能帮到别人就是最好的安慰……”
类似以上这样充满人情味的评论,有很多——
“不管怎么样那也是一条人命,能救就应该救。希望以后也能帮助到别人。”
“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帮助,女孩是幸运的。真心希望女孩能转危为安。”
“西藏地区路况复杂,进藏自驾游发生事故车祸的情况特别多,当地干部群众战士不知道献血救过多少人了。如果我的血型匹配,我也愿意捐400CC,这跟其它无关,生命大于一切,仅此而已。”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血槽姐”的评论区,留言仍是铺天盖地,但是,这样一种声音特别令人欣慰,因为它闪现着理性的光芒——
“没有人会愿意让‘血槽姐’得不到救治,也没有谁愿意看到她死。公众之所以对被‘动用’引爆的‘小姑姑牛!’给予如此强烈的关注与质疑,其实,是希望这种生命的奇迹不是基于特权,而是基于社会对每一个生命平等的敬畏……”
来源:安徽时评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