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霉的橘子火了——在部分二手交易平台上,有很多卖家将发霉的橘子作为产品销售,标价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有的还标上了“适合做实验用”“可用于研究、学习”等旗号。真的有人买吗?上海辟谣平台调查发现,这又是部分网民哗众取宠之举。高价销售的发霉橘子,根本就是有价无市。这一闹剧背后既是发帖者博眼球、求流量之举,也暴露出部分平台的算法缺陷——因为算法会推荐类似“发霉橘子”的非正常商品,才令部分网民闻风而动。
坏了的东西没有价值,这个道理人尽皆知。尤其是水果和食物,发霉后会滋生霉菌,对人体有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从医学方面来看,吸入霉菌孢子,可能会引发或加重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甚至会导致肺部感染,引发咳嗽、呼吸困难、胸痛、肺炎、真菌性肺部感染等病症。所以,很多卖家在部分二手交易平台上将发霉的橘子作为产品来销售,这一行为简直让人震惊。事实上,这种发霉的橘子是有价无市,根本没有什么成交量,充其量就是个噱头罢了。
抽丝剥茧,可以发现这番荒唐行为还是流量在作祟。“互联网+”时代,流量意味着利益。为了攫取流量,一些商家可谓不择手段。因为发霉橘子有流量,所以一些商家在自己的主页设置相关产品,以便获得平台推荐,增加自家商品的曝光量。当然,还有一些商家纯粹是为了好玩凑热闹,或是使用网络图片,或是将家中发霉的物品随意标价。尽管发霉橘子并没有销量,但这种行为却赚足了流量,却误导了一些消费者,甚至影响到了正常的行业生态。
发现问题是前提,最为关键的还是解决问题。物品宣传和销售离不开一定的平台和载体。解决兜售发霉橘子问题,平台的作用无疑至为关键。只是让人遗憾的是,一些平台不仅不制止这些带有演绎和误导性质的行为,反而还通过算法推荐,不断地将噱头商品和谣言短视频推送到用户的首页上。若放任下去就会形成连锁效应,带来的影响不可估量。当务之急就是,要从源头出发,及时叫停相关商家和自媒体的哗众取宠之举,并督促相关平台承担审核清理的职责。
网络可以无限,用网不能无边。借助互联网载体宣传和销售物品,也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能违背了公序良俗。从这个角度来说,对那些兜售“发霉商品”的商家和“二创”自媒体而言,“好玩”绝不该成为造假的借口,必须为荒唐行为承担责任。毕竟其罔顾科学,不仅传播了危险的生活方式,还误导了大众对科学研究的认知,带来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当然,消费者更应擦亮眼睛,不被各种噱头和虚假信息所迷惑。只有多方发力,才能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杨飞)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