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婚介市场服务需求逐渐旺盛,但也滋生一些违法犯罪乱象。日前,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检察机关办理婚介行业犯罪1546人。检察机关办案发现,一些不法分子以婚介之名实施诈骗,个别婚介机构违法从事涉外婚介业务,一些婚恋网站甚至成为犯罪引流媒介。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在中国的婚姻嫁娶中,媒人发挥着牵线搭桥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古时,尽管单身男女两情相悦,也会请媒人登门说媒,否则就与礼不合。当然,社会在发展,媒人的形式也在发生着改变。如今的单身男女想要“脱单”,婚介服务市场已经成为重要的渠道之一。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单身男女会在婚介所组织下开展各式各样的交友活动。也不仅如此,打开互联网,相关婚恋网站也有很多。借助线上线下婚介机构的牵线搭桥,客观上也促成了不少婚姻。
在看到成效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比如,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形形色色的婚恋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些婚恋网站就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利益驱使下,一些犯罪团伙通过婚恋网站物色犯罪目标,有的甚至在相亲交友类社交平台上诱骗他人参与赌博活动,涉案金额多达上千万元。在这种情况下,婚介服务市场的正常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特别是一些婚恋网站,由于对注册会员信息审核不严,已经越来越成为不法分子虚构身份实施诈骗的重灾区。
那么,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关键一环就是婚介机构应秉持诚信经营理念,自觉遵守法律规定。从这个层面来看,要结合实际情况,推动制定或完善针对婚恋服务机构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也应建立健全婚恋市场准入机制,严格审查婚恋服务机构的资质和经营范围。针对一些不法分子以婚介之名实施诈骗、个别婚介机构违法从事涉外婚介业务等乱象,必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可以考虑设立“红黑榜”奖惩制度,通过投诉处理情况等因素对婚恋服务机构进行综合评定,曝光处罚投诉率高的机构。
就现实而言,近年来随着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出台,对保护征婚当事人信息也提出了新要求。而今在加强监管、引导婚恋服务机构强化自律同时,也应向公众普及预防知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理性的婚恋观。对于广大群众而言,要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婚恋观。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婚介机构的虚假宣传和高额承诺,避免掉入合同陷阱,就是关键一环。如发现婚介机构存在违法犯罪行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多措并举之下,婚恋市场将更加纯净健康。(杨飞)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