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担当稳产保供“压舱石”重任 吉林再交粮食“丰收答卷”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王韬 3793347
【地评线】长白时评:担当稳产保供“压舱石”重任 吉林再交粮食“丰收答卷”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王韬 3793347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担当稳产保供“压舱石”重任 吉林再交粮食“丰收答卷”
2023-11-16 来源: 中国吉林网

  随着秋收工作陆续结束,各粮食主产区捷报频传,丰收已成为今年全省粮食生产的主旋律。据农业农村部门预测,吉林省粮食丰收已成定局,粮食总产量有望达到850亿斤左右。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唯有“手中有粮”,方可“心中不慌”,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推之百世而不悖的真理。今年以来,吉林省立足加快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目标实现,狠抓粮食生产,逐个环节安排部署、逐季压茬推动落实,全力以赴抓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再次交上“丰收答卷”,为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政策聚焦发力,为粮食增产保驾护航。着眼高水平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吉林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对2018年颁布实施的《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进行修订,并于2023年4月1日起施行;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明确10个方面38条具体措施,不断夯实了吉林粮食丰收的基础。政策发力重在落实。2022年以来,全省谋划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土地整治项目145个,计划新增耕地70万亩,实现种植49.4万亩。实现了盐碱地“消”,黑土地“长”的良好势头,不毛之地正成为吉林省粮食产量新的增长极。

  专家把脉会诊,为粮食增产献“技”献策。粮食生产在高起点上再实现增产目标,核心关键是“藏粮于技”。吉林省在谋划“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前,省政府主持召开专家座谈会,汇集专家智慧,研究科技增粮举措,挖掘科技增粮潜力。“藏粮于技”与“藏粮于地”是相辅相成的。吉林省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实践中,无论是“梨树模式”,还是盐碱地改良,始终注重发挥专家科研作用,在推广技术成果中提高黑土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比如,在原有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基础上,融入了秸秆科学离田和粪肥堆沤还田,打造了更加节本增效的“4+2梨树模式”升级版,建成了以300公顷土地相对集中连片的现代农业生产单元30个。今年,全省保护性耕作推广面积扩大到3300万亩,稳居全国首位。

  政府强化服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要考虑到农民种植粮食的“经济账”。只有从政策导向和强化服务多方发力,保障粮食生产链条环节一路通畅、有利可图,才能让其安心种粮有动力。对此,吉林省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惠农政策,在生产、存储、销售等各关键节点加大引导,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比如,全省超额分解下达粮食9000万亩、大豆492.8万亩和油料336万亩播种面积,分别超国家任务418万亩、3万亩和0.6万亩。政策+服务,确保了农民粮食经济稳定可观,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有效刺激了农民的生产活力,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吉林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丰收之时,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深入谋划更加有力的举措,坚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向千亿斤新台阶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久泰平)

编辑:王韬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