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光影中的那抹红》摘得特等奖 标注吉林高校思政建设新高度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罗丹 3834074
【地评线】长白时评:《光影中的那抹红》摘得特等奖 标注吉林高校思政建设新高度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罗丹 3834074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光影中的那抹红》摘得特等奖 标注吉林高校思政建设新高度
2024-03-28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近日,教育部公布“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青年建功新时代”第七届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获奖作品名单,由吉林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艳春、王天任、张凤仪指导,陈飞超、季良勤、张中宇、王良琪、廖振宇、刘久立组成的教师及学生团队完成的作品《光影中的那抹红》,喜获全国本科组特等奖。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加强思政课建设,是解决教育根本问题最直接最关键的途径。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应该着眼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更加自觉地听党话、跟党走,争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光影中的那抹红》喜获全国特等奖,标注吉林高校思政课建设新高度,也给高校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带来诸多启示。

  坚持守正创新,把握好思政课的正确方向。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办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首要的就是坚持守正创新。“守正”就是传承长期以来党实施思政课的好传统、好经验和好做法,牢记并全面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初心和使命。“创新”就是“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努力拓宽教育教学的路径和场域,不断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光影中的那抹红》以新中国电影的发源地长影为切入点,重温长影历史,通过光影历史、佳片频出、繁荣发展、凝心铸魂4个板块讲述“新中国电影的摇篮”的光影变迁。这是富有历史和时代价值的大题材,以此创作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作品,体现了守正创新,彰显文化自信。

  发挥自身优势,选取贴近专业的研究课题。从思政教育的内核来看,是要求教师向学生传递我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内容。如何体现这样的内核,需要高校在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上,注重发挥自身优势,选取贴近专业的研究课题,让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专业教育当中。吉林艺术学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艺术院校,其办学明确定位在“培养人才的摇篮、传承文化的基地、艺术创新的源泉、引导审美的窗口”上。长影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开创了人民电影史上的“七个第一”,在中国电影史上树起了一座又一座不朽的丰碑。如今,长影成为新时代彰显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和阵地。吉林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长影故事为选题,创作《光影中的那抹红》,无疑占据了优势,加之学院有一支卓越的教师创作团队,获全国特等奖绝非偶然。

  善于讲好故事,挖掘故事背后的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用富有深刻内涵的课程把中国故事讲好,把中国声音传播好,不仅有助于知识的丰富扩展和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发展逻辑,进而坚定历史自信、现实自信和未来自信。《光影中的那抹红》用真实的历史影像、经典的光影片段、赤诚的爱国情怀,向受众铺陈了新中国电影发轫、成长和发展的历史。其亮点在于,不是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在故事中讲清道理,在说理中赢得认同,这样才有助于激发学生更好的思想共振和情感共鸣。期待更多高校从中受到启示,加强思政课建设,给学生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久泰平)

  

编辑:罗丹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