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年的时间,“吉林一号”卫星重量从重到轻、发射频次从慢到快,卫星研制技术不断更迭。目前,吉林长光卫星已经通过22次成功发射实现108颗“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建成了目前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2024年,长光卫星将稳步推进“吉林一号”卫星及通信试验卫星等各类卫星的研制及发射工作,本年度预计研制并发射卫星数量超20颗。其中,首颗SAR卫星也在发射计划之内。目前正在开展首颗SAR卫星整星电子学系统联试,预计今年7到8月份发射入轨。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吉林一号”卫星不断刷新纪录 ,其背后的发展密码就是依靠自主研发和持续创新。多年来,吉林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解决“卡脖子”问题,在高性能、低成本的卫星研制、星座运管及任务规划、遥感影像的快速生产、遥感数据智能解译等领域持续取得技术突破,形成了星载一体化整星设计制造技术、先进光电成像技术、超大规模星座智能运管技术、海量遥感大数据智能解译技术、遥感影像自动化生产技术等系列核心技术。
谋“新”向“质”,“吉林一号”再冲新赛道。据介绍,传统的星地微波数传链路由于速度较慢,其有限的传输带宽已成为制约卫星海量数据下传的“卡脖子”问题。激光通信的速率比现有的微波通信高1至2个量级,最高可达近千倍。 “吉林一号”SAR卫星是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光学遥感卫星在极端天气或大气云层较厚的情况下成像效果较差的缺陷。该卫星发射后,可以实现“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全天时、全天候对地成像,对于扩展遥感数据应用场景,保证数据获取时效性有重要意义。依靠科技创新,吉林长光卫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随着“吉林一号”星座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其产生的数据量呈几何级增长。
“吉林一号”,不仅是吉林省卫星产业撒向太空的一粒“种子”,更是吉林省高质量发展“无中生有”最鲜活的样本之一。“吉林一号”从无到有、卫星重量从重到轻、制造成本从高到低、发射频次从慢到快……“创新发展”贯穿了吉林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全篇,关键核心技术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来,长光卫星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专注于“星载一体化”整星设计制造技术的迭代创新,目前长光卫星制造技术已经实现了四次技术飞跃,“吉林一号”卫星已从初代的400kg级降至20kg级,研制成本也降至原来的1/20。公司依托吉林省航天信息产业园逐步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已辐射带动上下游近700家企业协同发展,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同时基于丰富的“吉林一号”卫星遥感数据,衍生出系列应用服务赋能农林、水利、金融、城市建设等各行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推动了商业航天成为进一步拉动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
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吉林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之一。吉林省持续以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驱动老工业基地向“新”升级。近三年,吉林全省累计投入3.58亿元,实施核心光电子器件和高端芯片、智能制造等17个重大科技专项,全力争取在高端芯片、新材料等领域取得率先突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显示,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上升6位,提升幅度全国第一。面向未来,吉林围绕培育“四大集群”、发展“六新产业”、建设“四新设施”,进一步加速催生新质生产力,推动老工业基地实现蝶变升级,在确保吉林全面振兴稳住上升期、稳在快车道的基础上,加快率先实现新突破步伐,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