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质”有道】让新质生产力赋能吉林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罗丹 3837943
【吉“质”有道】让新质生产力赋能吉林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罗丹 3837943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吉“质”有道】让新质生产力赋能吉林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2024-04-10 来源: 中国吉林网

  4月9日,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到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调研。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培育大农业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突破,助力产业质效提升,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的重大政治任务。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让新质生产力赋能吉林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粮食安全的基石。生物育种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源头,持续提升食物总量和质量愈加倚重生物育种科技创新。加快发展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要聚焦农业“芯片”,培厚创新土壤。近年来,吉林省把推进种业振兴摆上更加突出位置,出台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优做强种业企业政策措施的意见》,投入1430万元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设立3亿元种业发展基金。吉林省鸿翔种业培育的“翔玉998”品种2017年取代了美国先锋公司的“先玉335”。这一品种被原农业部评为北方玉米主导品种,并于2019年获吉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着力建设种质资源库。目前,吉林农业大学作物种质资源库可容纳10万份种质资源,经过精心选育,已有多个品种被确定为全省主推品种。面向未来,还需要加强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对传统育种的优化升级。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持续深入、科学系统研究推广“梨树模式”。吉林粮食总产连续多年创历史新高,其背后蕴藏着“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密码。多年来,吉林省依靠科技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推广“梨树模式”,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粮食增产潜力不断释放。同时,“以稻治碱”涵养生态,西部长期“沉睡”的耕地后备资源正在被唤醒。2023年全省新增盐碱地改造耕地25.4万亩。水稻平均亩产达到800斤,增加粮食产量2亿斤。新形势下,吉林将继续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力争早日实现粮食总产量千亿斤目标,加快建成国家的粮仓肉库、百姓的中央厨房,让更多吉林优质食品进千家万户、上百姓餐桌、装群众口袋,让中国饭碗中装更多“吉林粮”,助力农民挑上科技增收的“金扁担”。

  突出吉林特色,走好大农业、大产业发展之路。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来促进产业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吉林全面发展“四季农业”,推动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的产业体系。深入挖掘树上摘的、地里长的、水里游的等资源优势,目前全省玉米水稻、生猪、肉牛肉羊产业集群产值超千亿元,禽蛋、人参、果蔬、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产值超500亿元。面向未来,吉林省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大产业观,聚焦“千亿斤粮食”“千万头肉牛”等重大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实现农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要聚焦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常态化组织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对接交流,切实把丰富农业资源利用好、把一流创新成果转化好、把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好,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推动大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省建设,需要不断强化创新思维,并积极探索实践,加速吉林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注入强大的动力!(久泰平)

编辑:罗丹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