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着眼大食物观 让中国餐桌更“丰盛”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罗丹 3846077
【地评线】长白时评:着眼大食物观 让中国餐桌更“丰盛”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罗丹 3846077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着眼大食物观 让中国餐桌更“丰盛”
2024-05-08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春末夏初,又到了山野菜下山进餐桌的最佳时节。4月30日,位于长春市九台区土们岭街道马鞍山村的氿遇欢乐谷格外热闹,长春·九台第七届山野菜美食文化旅游节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踏青游玩。

  近年来,山野菜以质地新鲜、纯天然无污染、营养价值丰富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九台区顺势而为,举办山野菜美食节形成了惯例。借山野菜美食节的造势,当地山野菜包子这一美食品牌已打响,也由此带动当地农副产品、干果、山菜成为乡村旅游热销商品。

  其实,在吉林更广阔的长白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资源丰富,滋养着万物,孕育出数不尽的山珍。功效独特的人参、林蛙油,香气浓郁的榛蘑、猴头菇,清脆爽口的松子、黑木耳,甜美多汁的蜜汁葡萄,挂满白霜的寒地蓝莓,薄脆香甜的大煎饼……森林“粮库” 蕴藏丰富间接食物资源,到这里旅游,不仅大饱眼福,更会大饱口福,满足味蕾,给人从舌尖到身心的享受。

  着眼大食物观,让餐桌更“丰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要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同时要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可以说,大食物观关系餐桌“丰盛”,更关系农业的未来。

  着眼大食物观,打造森林“粮库”。大食物观,是对粮食概念的边界拓展和内涵深化。郁郁葱葱的长白山,森林资源得天独厚,林中林下物产丰富,有待全方位、多途径地加以合理开发利用。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科学开发食物资源,不仅能增加总量和品种,而且能提升质量和效益,从而构建高质量的农业产业体系,守护人们舌尖上的幸福。

  打造森林“粮库”,要坚持市场导向探索新路子。产业发展有其规律,大食物种类繁多,必须瞄准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优质量、强品牌,以市场优势稳定生产优势。同时抓好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比如,白山市依托特色资源,围绕参、蛙、菌、药、菜、牧、果、渔等产业板块,因地制宜开展差异化实践,以“企业+品牌”全力打造乡村名品,让山珍走出大山,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加快增收致富,引领乡村振兴。打造森林“粮库”,不能局限于靠山取山珍,而要通过赋能产业、资源、技术等,拓展现代农业的可能边界,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辩证思维拓展思路,因地制宜打造森林式“粮库”。森林式“粮库”不限于向森林要“大食物”,而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拓展特色农业农村产业。有的地方虽然耕地资源有限,但山地、林地、草地资源丰富。在传统农业视角下,山水多耕地少是劣势,而以大食物观来看,这却是一种优势。关键要突破固有思维,立足资源禀赋,宜渔则渔,宜菜则菜,宜果则果,不搞千篇一律。

  大食物观让餐桌更“丰盛”,要防止竭泽而渔。树立大食物观,充分利用好森林、江河湖海等大自然的馈赠,不能无度索取,而要在遵循自然规律基础上、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合理有序开发。保护生态环境是前提。只有生态环境好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大自然才能够提供更丰富的物产,大食物观才能够真正实现。(久泰平)

  

编辑:罗丹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