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31国道吉林省段因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吸引众多自驾游爱好者观光打卡。在吉林省珲春境内,被这条秀丽的风景线串联起来的边境村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产业,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农旅融合是农业农村发展大势所趋,也是城市消费需求的热点所在,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珲春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延伸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观赏农业、野外寻趣、生态采摘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走出了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坚持以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旅产业融合。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振兴靠特色。近年来,吉林省G331国道上延边州珲春等地,利用大棚种植蓝莓,把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当地大力发展蓝莓等特色产业,以特色产业发展助力农旅融合,从用地保障、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企业流转土地、开展农旅融合宣传等,有效带动产业稳步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绘就了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密江乡以解放村为依托,大力发展冷水鱼养殖,通过持续开展放流节等活动,绘制大麻哈鱼洄游过程墙绘,着力打造“大麻哈鱼之乡”旅游品牌,实现了乡村振兴与游客休闲“双向奔赴”。
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让乡村旅游更具特色。旅游业是一个带动力较强的优势产业,近年来,乡村旅游由文旅融合逐渐演变为农文旅深度融合,呈现出规模持续扩大、业态逐渐丰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的态势,为促进乡村文旅产业转型升级、乡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撑。比如,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立足独特的地理区位、历史文化和朝鲜族民俗优势,采用“村企联建”的运作模式,建设了防川“东方第一村”古村落项目,游客在这里,既可以沉浸式体验“原汁原味”的朝鲜族生活,还可以品尝到村民制作的泡菜、米肠、冷面等朝鲜族特色美食。孟岭村在实现本村经济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开展春季“赏花节”、秋季“采摘节”, 发展“苹果+旅游”新业态,让苹果产业成为村里的致富产业。
坚持“党建+产业”引领,写好农文旅融合大文章。当前,我国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乡村文旅发展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头戏”,必须在新形势下深化拓展“党建+”模式,把党建活力转化为振兴动力,让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珲春市三家子乡立新村,通过党支部创办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党组织引领、合作社抱团发展、百姓得实惠”的共赢模式,切实转化为壮大集体经济、推动共同富裕的发展优势。在发展草莓种植的同时,解决了部分农民就近务工、实现长效增收的问题,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富民兴村的绿色发展之路。“党建+”引领模式,让基层党建为产业升级注入核心力量,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全面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