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粮食产量连续20年位居全国县(市)首位,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金秋九月、丰收在望。9月13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在长春榆树调研时强调,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再学习、再对标、再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吉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毫不放松抓生产,全力以赴夺丰收,确保全省粮食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
吉林省位于东北黑土地的核心区,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近年来,吉林省持续推动粮食产能提升,实现粮食产量连续三年迈上800亿斤台阶。2023年,吉林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增产21.12亿斤,占全国增量的11.9%;粮食平均亩产958.2斤,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1位。如今,吉林全面启动“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建良田、提单产、补链条,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让“中国饭碗”装更多“吉林粮”。
大力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培育更多高产优质良种。粮食增产提能,种子是基础。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制种、用种大省,吉林坚持把加快种业创新发展摆在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近年来,吉林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科研院校、育种企业开展育种攻关,选育出了一批耐盐碱、高产、密植等水稻、大豆、玉米品种,并通过配套栽培技术不断地实现稳产增产。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吉林省2023年推广农作物主导品种105个,首次综合筛选出耐密突破性品种41个、耐盐碱品种47个,有3个水稻品种亩产达700公斤以上、4个大豆品种亩产达290公斤以上。在多年政策指引的基础上,近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种业振兴政策措施的通知,强调开展有组织聚力推广,力争3年内实现年种植面积超500万亩的玉米品种2个以上、超300万亩的水稻品种1个以上、超100万亩的大豆品种1个以上,5年内实现年种植面积超1000万亩的玉米品种2个以上,达到国内领先。充分发挥种子这一农业“芯片”重要作用,为粮食增产提能打牢基础。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确保国家粮食稳产保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多年来,吉林把黑土地保护摆上突出位置,成立黑土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的省黑土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出台全面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实施意见,制定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10个方面38条具体措施,切实把保护黑土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根本之策。推广并扩大“梨树模式”效应,通过保护性耕作提升耕地质量,提升耕地产能。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土地整治,实现了盐碱地“消”,黑土地“长”的良好势头,不毛之地正成为吉林省粮食产量新的增长极,不断夯实了吉林粮食丰收的基础。“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今年,吉林全环节全链条挖掘“耕种管收”“地种肥药”增产潜力,大力推行“水肥一体化+密植”“一喷多促+密植”等重大增产技术,加快筛选更多耐密、耐盐碱突破性品种,集成运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等增产增效手段,加快智能免耕播种机、粮食烘干机等研发创制,补齐坡地小型农机、多维移动无人驾驶农机等短板,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吉林义不容辞。要结合吉林实际,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精神破解难题,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在生产、存储、销售等各关键节点加大引导,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要始终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不断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赢得战略主动,让中国饭碗里盛装更多“吉林粮”,引领农业强省建设和乡村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