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破译绿色发展密码 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王韬 3902274
【地评线】长白时评:破译绿色发展密码 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王韬 3902274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破译绿色发展密码 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2024-11-26 来源: 中国吉林网

  风沙、盐碱、干旱——作为北方防沙带的重点区域之一,白城一度被生态恶化所“困”。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查干湖考察时强调:“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施好重大生态工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白城市2021年启动实施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生态系统治理,打通生态孤岛、连通林草湿空间,探索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之路。

  推进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是耕地保护和改良的重要内容,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明形态的必然选择,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所在。白城市坚持系统治理,一体化保护修复森林、草原和湿地,推动绿色发展,成为破译盐碱地由“白”变绿的密码。

  系统治理,源于系统思维。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盐碱地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宜耕盐碱地资源开垦,能够有效补充耕地面积;现有盐碱耕地改造提升,可以有效挖掘单产潜力综合改造利用,是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实施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已经超越了盐碱地单纯治理范畴,是系统思维指引下的生态系统治理,这一举措,打通生态孤岛、连通林草湿空间,既可以提升防风固沙能力,防止盐碱地荒漠化,又能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有效地探索了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之路。

  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必须坚持系统思维、综合施策。改造利用盐碱地,需要追根溯源,对症下药,治水、改土、改种、护林协调推进,工程、生物、农艺等举措多管齐下。一方面,可与水利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完善田间灌排设备,发展滴灌喷灌等节水农业,改良土壤,遏制盐碱化。另一方面,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大文章,加强良种选育,推广耐盐碱的粮食牧草品种,为治理盐碱地拓展新路径。在吉林西部,盐碱地经过一年改良、两年的培肥地力,便可达到当地良田标准。随着吉林省土地综合治理项目的不断推进,大片盐碱地得到改良。一幅“碧水蓝天、草茂粮丰”的景致,正在吉林省西部呈现。

  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多赢之举形成良性循环。以引水工程为依托,借助河湖连通实施生态补水,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波荡漾,群鸟翔集;以修复草原湿地为突破,实施草原播绿行动,因地制宜提升草原湿地自我修复能力;以造林绿化为重点,实现农田林网化、道路河湖林荫化、村屯林围化、城镇园林化;坚持绿色发展,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2023年,白城市林业总产值达到39.6亿元;通过植树、种草、浇水、抚育、管护等工作,吸纳2万多人就业;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实施以来,白城市连续3年降水量超过500毫米,空气优良天数占全年96.4%。空中俯瞰白城市,大片中重度盐碱地由“白”变绿,森林、草原和湿地连通成绿色“长城”。

  破译绿色发展密码,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启示。以系统思维指引系统治理、一体化保护和修复,说到底,就是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吉林和生态强省。举一反三,全省各地都要因地制宜,从高质量发展着眼,守好绿水青山黑土地,护好蓝天白云好空气,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进而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久泰平)

初审: 王韬   复审: 侯薇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