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在东北民间传说和传统医药文化里占据独特地位,让娃娃们早早接触人参文化,能使他们深入了解家乡文化底蕴,有利于延续和传承中医药文化血脉,更有助于推动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年一度两会时,全国人大代表玉明姬心情非常激动。她告诉记者,如何推进传承人参文化从娃娃抓起,是她今年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人参入口,活力满满。”人参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一度被誉为“百草之王”。长白山林区,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是我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也是我国人参的原产地及核心产区,具有着450多年的人参人工栽培历史和1500多年的野山参采挖史。当前,通过精深加工,吉林也已经开发出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生物制品5大类3000多种产品。市场上,既有琳琅满目的人参饮片、饮料、化妆品等产品,也有将人参花、果、叶、茎、根中的不同有效成分研制成不同功效的护肤品。持续提高产业效益,人参的资源优势日渐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人参产业势头正旺,人参文化源远流长。巍峨连绵的长白山孕育了珍贵、奇特、神秘的人参,作为人参主产区的吉林也孕育出了源远流长的人参文化。1995年,抚松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人参之乡”。在漫长岁月中形成的采参习俗、驯化野山参、栽培加工及保护传承等人参文化,也已经构成了长白山人参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诸如人参“老把头”、人参姑娘和人参娃娃等人参文化标志,都已家喻户晓。更有众多诗人对人参情有独钟,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2008年,“长白山采参习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丰富多彩的人参文化,已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能抱残守缺、复古守旧,必须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2024年以来,吉林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创新举措,把人参作为产业振兴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在体制机制、科技赋能、产业发展、市场开拓等方面求新求变。同时,吉林还持续加强与国外科研机构、企业合作,推动人参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比如,举办长春国际医药健康产业博览会等活动,就有助于增进各国对中国人参文化尤其是吉林人参文化的了解与认同。在擦亮“长白山人参”金字招牌同时,助力着人参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当前互联网日渐普及,这也为人参文化传播提供了载体。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0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6%。从实际情况出发,可以通过开发人参文化APP等方式吸引更多人们的关注与兴趣。事实上,目前吉林也在把人参产业作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体验人参采挖、感受“放山人”的精神、追溯人参文化、品尝人参盛宴……行进在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中国人参博物馆等平台作用,弘扬人参传统民俗文化,讲好长白山人参故事,促进人参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活水”。(杨飞)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