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吉林省代表以代表团名义提出“关于支持吉林省江河沙基沙堤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支持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加快建设完善东北地区高速铁路网,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支持吉林省建设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支持建立吉林长白山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区”“加强大长白山生态保护与修复,共筑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尽快落实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资金”“支持吉林省人参产业科技创新工作”8件建议,切实反映吉林人民的心声和期盼,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细品这8件建议,件件都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维护国家“五大安全”重要使命,立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从吉林振兴发展实际出发。其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全面绿色转型特征尤为突出。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吉林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高水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让生态“绿色”成为发展“底色”。尤其2024年,吉林生态质量不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92.9%,国考断面优良水体达到89%,104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清零,长春、延边入选国家首批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查干湖景区、嫩江湾旅游区晋升为国家5A级景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方兴未艾;新雪季接待游客人次和出游总花费增速均达到20%以上 ,努力把吉林良好生态资源变成吸引力、竞争力和生产力。
推动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其中,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是重中之重。吉林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推动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024年,松原全国首套严寒地区全钒液流共享储能电站投入运行,长客自主研发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试运行;传统制造业正逐步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践证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方位畅通转化渠道,激发释放绿色发展新动能,让绿色转型成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科技创新是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推动产业绿色化数字化协同转型,扩大绿色低碳产业规模。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热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全面绿色转型的新部署,比如,全国人大代表、白山市委书记向辉表示,一方面要逐绿而行,坚决扛牢保护“东北水塔”“三江源头”的职责使命,另一方面要点绿成金,不断提高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快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让一流资源创造一流价值。全国人大代表张学军表示,深化“光+X”协同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高标准建设吉光实验室,加快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更多的代表委员建议,强化教育人才支撑,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型学科,超前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急需的学科专业。
把生态“含绿量”转化为吉林发展“含金量”,并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以改革创新思维,在挑战之中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营造良好环境,为奋力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凝聚起磅礴力量。(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