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牛”专家科技助力 做好“吉牛”产业大文章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3930097
【地评线】长白时评:“牛”专家科技助力 做好“吉牛”产业大文章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3930097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牛”专家科技助力 做好“吉牛”产业大文章
2025-03-13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春季是肉牛发育生长的关键时期,也是肉牛疫病多发时期。近日,吉林省科协组织国家第一批产业顾问组吉林省延边州龙井市黄牛产业顾问组、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前往龙井市,为当地黄牛养殖户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

  黄牛产业已经成为吉林省农业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吉林树立大食物观,聚合转化粮食优势、资源优势,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以科技统筹推进转化聚合成产业发展新优势,正在由粮食大省迈向农业强省。如今,全省肉牛产业规模不断做大、质量不断做优,大项目建设增势强劲,工程建设取得扎实成效。2024年,全省肉牛屠宰量由2023年的26万头达到52万头,屠宰率由全国第26位跃升至第11位,屠宰量由全国第11位跃升至第5位。

  科技力量推动“吉牛”跨越式发展。吉林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要巩固提高“吉牛中国牛”主销区市场占有率,支持新落户企业发展壮大,肉牛屠宰量达到80万头。实现新的目标,必须依靠科技力量提升高质量发展水平。有专家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制定符合吉林省实际的肉牛育种方案,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整合各方资源,构建现代肉牛种业创新体系。长春新牧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吉林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共同开展肉牛良种繁育、地方品种改良等方面的研究。目前,长春新牧已累计向全国各地种公牛站供种1349头,向社会提供冻精3500万剂,累计改良本地黄牛约1980万头。按每头改良牛只平均增重300公斤计算,累计增产改良牛体重约50亿公斤,服务农民增收数百亿元。

  以科技挖掘“延黄牛”潜力形成新优势。良种是肉牛产业发展的“芯片”,近年来,吉林积极创建肉牛种业和延边黄牛种业两个“创新中心”,在政策扶持下,企业开展种牛胚胎移植研发。如今在吉林,东有延边黄牛,西有草原红牛,中有西门塔尔改良牛,形成了区域集中养殖集群态势。近年来,延边黄牛因为有了一家有着近40年历史的企业——延边畜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科技育良种“延黄牛”而火出了国际。延黄牛,以延边牛为母本、法国肉牛品种利木赞为父本,通过开放式育种培育出了唯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专门化肉牛品种。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政协常委、延边畜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吕爱辉建议,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在育种技术上不断创新,提高肉牛的繁殖率和生长性能;推广智能化养殖技术,利用精准饲喂系统、监测系统等,实现科学养殖,降低成本,提高养殖效率和牛肉品质;研发新型饲料,提高饲料转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使延黄牛持续走向国际高端市场。

  立足“牛优势”,做足“牛文章”。促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加大科技力量的同时,还需要在政策上继续加大对肉牛产业的扶持力度。中小养殖户是吉林省肉牛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他们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皓月集团董事长丛连彪建议,政府应该建立专项扶持资金,为中小养殖户提供低息贷款包括贴息贷款,帮助他们购买种牛、建设养殖场、购置养殖设备。同时,还要组织专业院校技术团队,为养殖户提供免费的技术培训、服务和指导,包括肉牛养殖、疫病、饲料配方、技术、环境和抗风险能力方面等。事实上,这方面的政策措施不断出台,关键是进一步抓好落实。

  打好“科技牌”,擦亮“吉牛”品牌。促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还要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协同发展,打造吉牛中国牛、长白山放山牛等具有区域性特点的公共品牌,制定品牌标准和品牌宣传的策略,提升吉林牛肉产业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品牌的保护,维护吉林肉牛品牌的形象和声誉。(久泰平)

初审: 侯薇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