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车如闪电般在赛道上风驰电掣,以雷霆万钧之势呼啸而过;碳纤维滑雪板轻巧坚韧,助力选手不断挑战极限;轻量化的3D打印定制头盔,为运动员的安全保驾护航;功能性定制滑雪鞋垫,完美贴合双脚,提升滑雪体验;滑雪模拟器力反馈逼真,带来沉浸式训练感受;自发热滑雪袜,让双脚不惧寒冷侵袭……从专业赛场到大众雪场,从专卖店到滑雪培训机构,一系列“吉林制造”的高科技冰雪新装备迅速“出圈”,为持续火热的吉林冰雪产业再添一把旺火。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吉林冰雪装备制造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如今却展现出“起步即冲刺”的强大气势与实力。通常而言,从萌芽到长成大树,往往需要十几年的时间。然而在吉林,冰雪装备制造业从“小萌芽”成长为“参天树”,仅仅用了几年。这背后的原因何在?答案便是动能叠加。
科技动能叠加,催生新质生产力。在当今时代,科技是发展的核心支撑力量。没有科技创新,就难以实现发展创新;缺乏新质生产力,发展便难以获得新动力。《关于推动吉林省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30年,冰雪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要超过50亿元。如此宏伟的目标,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赋能。从中国一汽实现国产雪车“零”的突破,到辽源市自主研发雪蜡车;从吉林省天火科技公司全新开发的雪地车、无人驾驶全地形车,到吉林省金仑科技公司研发制造的国产滑雪模拟器;从吉林市雪龙体育运动科技公司推出自主研发的短式冰雪滑橇,再到共建“东北冰雪装备”区域品牌,吸引全球采购目光。科技动能的叠加,为吉林冰雪装备制造业从萌芽走向茁壮,打造了最为强劲的第一动力。
资源动能叠加,增强链条拓展力。产业发展绝非单打独斗,企业的蓬勃发展需要产业链条的协同互动。占据产业链上游,就如同拥有牢固的“基石”。吉林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和化工业两大“上游”资源优势,吸引众多企业投身冰雪装备制造领域。在吉林市腾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厂房里,工人们忙碌地切割着高分子材料;广东商人曹国清看中“吉林制造”的金字招牌与强大原材料优势,来到辽源市投资建设辽源市德弘冰雪运动科技有限公司。在2024-2025雪季,由吉林化纤生产的“希飞”牌碳纤维滑雪板在北大湖滑雪场精彩亮相,其强度是普通雪板的3-5倍,能够承受更大的冲击力和重压。牢固的装备制造业基础,通过强化产业基础再造与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冰雪装备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产业链条各环节强势发展,共同托举冰雪装备制造产业迈向新高度。
政策动能叠加,构筑成长保障力。政策引领方向,举措保驾护航,战略提供强大助力,政策动能叠加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意义非凡。吉林通过建设冰雪装备产业园区,完善冰雪装备产业链条,培育冰雪装备专精特新企业;谋划组建索道、缆车、压雪机等大型冰雪装备维修公司;围绕“一主三辅”区域格局建设冰雪装备产业园区,“一主”即以吉林市为中心建设冰雪装备产业园,“三辅”则是以长春、辽源、延边为支撑,充分发挥其在科技研发、纺织服装等方面的优势,推进冰雪智慧装备、冰雪服饰等产业的聚集发展;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智能化冰雪装备产品,打造国际化冰雪装备研发、制造、销售一体化集散中心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不断拓展。政策动能叠加,助力冰雪装备制造业成为行业发展的“航空母舰”。
“小萌芽”长成“参天树”,动能叠加是关键密码。我们满怀期盼,这些动能能够持续叠加,推动吉林冰雪装备制造业更加澎湃向前,实现磅礴发展,展现恢宏气势。(殷建光)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