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一粒花生”蝶变“强劲引擎”的三点启示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罗丹 3935515
【地评线】长白时评:“一粒花生”蝶变“强劲引擎”的三点启示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罗丹 3935515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一粒花生”蝶变“强劲引擎”的三点启示
2025-04-0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近年来,扶余花生凭借卓越品质与独特风味,实现了“华丽转身”。从单纯依赖传统种植,逐步发展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体系。当地花生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还成功打开国际市场,成为推动经济腾飞、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劲引擎。“一粒花生”蝶变“强劲引擎”,带来三点启示。

  启示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物产,独特的自然条件往往能产出优质的特色产品,而特色产品的生长也依赖于适宜的水土环境,这是一个相互适配、互动发展的过程,既遵循农业发展规律,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扶余市地处吉林省中北部松嫩平原东部,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且雨热同期,秋季凉爽,无霜期长达138天。这样的自然条件适合种植什么呢?1941年前后,扶余弓棚子镇榆树村韩姓农民从山东带回花生种子。起初,其口感欠佳,但随着在扶余土地上种植年份增加,籽仁果皮愈发鲜红,口感也越来越好。这看似偶然的引入,实则有着必然的发展趋势,源于花生与当地水土的相互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扶余人开始大面积种植“四粒红”花生,除“四粒红”外,大白沙等花生品种也蓬勃发展。如今,扶余市成为全国花生生产百强县,全国80%的“四粒红”产自此地,花生种植面积达106.42万亩,产量28.6万吨。可见,农业发展需敬畏自然,主动探寻自然规律,顺势而为,才能大有可为。

  启示二: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农业发展要与时俱进,拥抱时代,融入市场,遵循市场规律。过去,农业发展常局限于产业链起始端,如今则需向全链条发展迈进。扶余市成立四粒红花生开发研究中心、国内最大的四粒红花生交易中心,打造四粒红花生绿色标准化示范基地和花生研究中心,精心培育四粒红花生特色优势产业。2003年,扶余在三井子镇兴建年贸易量达数十万吨的花生专业购销市场,带动花生油、花生生产机械以及花生秧、壳饲料等相关产业飞速发展。除传统花生油加工,还开发出花生休闲食品、花生蛋白粉等高附加值产品。扶余花生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一粒花生,带动一群产业,沿着市场经济之路奋勇前行。

  启示三:多元举措护航农业创新。优质产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多元有力的支持与保障。扶余市委、市政府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增强花生种植的抗风险能力;构建新型经济发展平台,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邮储银行扶余市支行推出“花生产业贷”,精准面向生产、流通、销售三类主体客户,解决花生收购商资金短缺难题。重视花生品牌打造,积极与吉林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组建花生研究中心,打造省级四粒红花生研育平台,提升产品品质。积极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博览会,“四粒红”花生于2020年荣获“全国绿色农业十佳粮油地标品牌”称号。积极引导推广扶余花生自主品种,加强监管力度;加快研发配套农机具,提高生产效率;合理进行品种区划,鼓励土地托管模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一粒花生,在多元举措护航下,在农业现代化征程中一帆风顺、一马当先,绽放熠熠光芒。

  一粒花生的发展之路,是一条精彩的乡村振兴之路。展望未来,以科技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品质,拓展市场空间,培育优良品种,促进产业蝶变,强化品牌建设,加快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扶余花生产业必将一路繁花似锦,在乡村振兴征程中绽放耀眼光芒,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殷建光)

初审: 罗丹   复审: 孙晓云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