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美誉的北国江城吉林市,经过近年来的进一步发掘和建设,“博物馆之城”已在文旅业中绽放异彩,“文博游”成为当地响当当的旅游新品牌。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深远、最持久的力量。让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能够更好吸引人们的关注,才能引导更多人知所从来,明其将往。探索文化的魅力,在浩瀚无边的历史与文化中,讲好“吉林文化”的背后故事,吸引更多人从中了解吉林、走进吉林。吉林大地上,从长白山岩画到伪满建筑群,从朝鲜族农乐舞到乌拉满族剪纸,文化传承正通过博物馆、遗址公园、非遗工坊等载体,构建起立体的文化传承网络。文博筑城,不仅是对历史碎片的修复,更是在现代城市肌理中重构文化生命力的创新实践。
如何让一座城市更具有其独特魅力,吸引全国的关注,那必须要扎根于本土特色。通过不断壮大自身的优势,从而凝聚出属于一座城市独有的魅力,由此成为一座“魅力之都”。相对于城市的钢筋水泥,那些由内而外所散发出来的“文化”气息,更容易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近年来,吉林市确立了“一条江、一座城、一方文化、一部城市发展史”的文旅事业发展总目标,依托博物馆建设彰显城市魅力,打造多元化的城市“会客厅”,通过为群众提供生动的参观体验,让博物馆文化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在提升大美吉林影响力的同时,也让跨越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在今天依旧能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以文化赋能一座城市,那一座座博物馆诉说着吉林的悠久历史和深远的文化,让城市的文脉获得了当代的生命力。目前,吉林市有各级各类博物馆40家,其中一级博物馆1家、二级博物馆1家、三级博物馆5家。全市备案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39728件(套),包括国家一级文物21件、二级文物33件、三级文物1284件。这些博物馆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文化体验,让文化遗产得以广泛传播。例如,在吉海铁路总站博物馆,这个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最文艺的九个火车站”之一,更入选了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让人们深入了解吉海铁路的百年发展历程,感受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
“博物馆之城”建设不仅是赓续文脉的新使命,更是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伴随着博物馆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吉林旅游不再是简单的打卡,更是通过一个个博物馆与历史对话,这带来吉林旅游产业的发展,实现了文旅融合,让魅力江城更具文化感染力、更富旅游吸引力。同时,当越来越多人投身于相关文旅产业之中,必然进一步点燃吉林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实现了这座城市的文脉传承,从单向度的保护转向多维度的创造。
文博筑城,让“吉”美的文化更好赓续。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博物馆,让吉林文化的传承之路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化。这不是简单的文化复刻,而是在解构与重构中寻找传统与现代的最大公约数,让文化基因在当代社会获得再生性传承。文博筑城的深层价值,在于构建起文化自我更新的生态系统,使吉林文化既保持独特品格,又具备面向未来的进化能力。(刘颂寒)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