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长白时评: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奔赴”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3936660
【地评线】长白时评: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奔赴” 吉思广议-长白时评 侯薇 3936660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地评线】长白时评: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奔赴”
2025-04-07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北京时间2025年4月1日12时00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主要用于开展手机宽带直连卫星、天地网络融合等技术试验验证。本次任务中的两颗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由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光卫星)承担研制。

  长光卫星作为我国商业航天的领军企业之一,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高性能、低成本卫星的研发与技术创新,截至目前已累计研制并发射各类卫星219颗,高性能遥感、通信、导航等各类卫星研制技术全面贯通,持续为我国商业航天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技术和成本是商业航天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从“不计成本”到“最优集成”,商业卫星到底如何实现降本增效?长光卫星根据产业需要,锚定技术攻关方向,通过科技创新,持续牵引商业卫星行业升级,从而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向奔赴”。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推动商业卫星降本增效。近年来,随着“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在有效控制卫星制造成本的前提下,提升单星对地成像的效率成为长光卫星面临的前行难题,也是商业卫星产业进一步升级的关键。长光卫星致力于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构建了科技与产业双向赋能的发展格局,在保证“吉林一号”卫星具备高指标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卫星“低成本、低重量、低功耗”的目标。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只有不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才能催生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自成立以来,长光卫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过14亿元。在卫星制造方面,“星载一体化”整星设计制造技术已成功实现了多次技术飞跃。比如,长光卫星科研团队历时一年零四个月,成功攻克“离轴四反”光学成像技术,将该星重量由宽幅01星的1.2吨降至230千克,打造了国际上最轻的超大幅宽亚米级光学遥感卫星。依托宽幅02A星的成功研制经验,2024年9月20日,6颗宽幅02B系列卫星完成批产并成功发射入轨,有效助力“吉林一号”星座高分辨数据获取能力跨越式提升。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两者深度融合是“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的具体实践,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产业创新创造的丰富应用场景,为科技创新成果提供了验证优化的平台,将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完善升级。产业创新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获得经济收益,为科技创新投入更多资金。截至目前,依托“吉林一号”海量遥感数据,长光卫星已在自然资源、城市建设、农林水利等领域开展了百余个类别的精准数据服务,先后为170余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高质量的遥感信息服务,持续助力我国航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赋能产业,产业激发创新。长光卫星用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让更多创新链上的好技术变成产业链上的新应用,才能让优质的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征程上,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新的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向奔赴,让创新链和产业链同频共振,将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努力让更多产业在全球竞争中赢得未来。(久泰平)

初审: 侯薇   复审: 曹淑杰   终审: 张彦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中国吉林网 评论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