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假期,吉林省文旅领域热度持续攀升,博物馆成为市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全省29家博物馆延时闭馆,各级博物馆共举办54项主题活动与35项特色展览。据统计,清明3天假期,全省博物馆参观人数总计27.6万人次。
假期是传统消费的旺季,消费需求旺盛,消费市场火热。近年来,随着文旅消费“旺起来”,传统文化“潮起来”,打卡博物馆成为假期“顶流”。在“博物馆热”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文化自信,是消费需求的新变化。要不断创新消费场景,在“博物馆+”的融合发展模式中,实现公众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延续吉林省“博物馆热”,要抢抓节日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也要把功夫做在“节”外,深挖“四季”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打造独具特色的出游线路,让白山松水之间始终“热”力十足。
“数”说吉林,见证博物馆“泼天的热度”。275915人次、35个展览、54项活动……这个清明假期,吉林省博物馆热闹非凡,既是不同年龄、不同背景公众传播和共享博物馆藏品与知识的生动诠释,又促进历史遗迹开发,以丰富的遗产保护活动激发大家对文化遗产的兴趣,让更多人向博物馆而行,在这里长见识、涨知识。博物馆是承载历史、承载中华文明记忆与智慧的文化场所,人潮涌动的画面,消费市场的活力,人们沉浸式体验的乐趣,都在一串串向上的数字中彰显博物馆的“热度”,见证吉林省文旅市场的火爆。
向“新”而行,释放博物馆“消费潜能”。当下,大众对博物馆出游有更多的新想法、新需求,面临新变化、新挑战,博物馆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就需要有多样的“新面孔”,让大众对一个地方充满向往,方能汇聚强大的人流量,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潜力。假日的博物馆“热辣滚烫”,在这里触摸文化传承的“脉搏”,借助科技手段,穿越时空隧道,让更多人在沉浸式体验中,更好地挖掘博物馆深藏的文化财富,也讲好新时代博物馆故事。吉林省博物馆着力把出游“热力”转化为消费“动力”,让优质文化资源直抵基层、直达人心。
传承“匠”心,延续博物馆“红火态势”。博物馆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对博物馆藏品的修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都离不开“匠心”,在用心雕琢文化瑰宝中,更好地触摸历史的心跳,让展品“活”起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博物馆要把“泼天流量”变为“泼天富贵”,让网红打卡地变成长红坐标,就需要创新展陈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在向“新”求索,对“远”考量,以“质”跃升的过程中,更好地拓展博物馆新领域,在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同时,让“博物馆游”不断升温成热潮,引领文化消费新风尚,也促进博物馆可持续性发展。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不仅是了解一座城的重要“窗口”,也发挥着育人的作用,能够更好地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博物馆热”不断升温,要持久保温,就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历史内涵、民俗内涵。依托吉林省各地的资源优势,打造新场景,增强大家的代入感、参与感、体验感,让“博物馆热”持续热下去。(唐小兰)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