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各地纷纷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在此背景下,吉林省临江市闹枝镇以发展特色产业为主线,结合本地资源优势,创新“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特色产业不仅敲开了村民们的“致富门”,更为乡村振兴“孵”出了新的希望和梦想。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发展。正是因为选准了适合本地发展的特色产业,才实现了乡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因地制宜是发展的核心,通过红羽鸡养殖、煎饼生产、黑木耳种植等特色产业,结合现代市场需求,创新产品种类和经营模式。精准定位,既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又发挥了本地资源的最大价值。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临江市闹枝镇一方面立足本土优势,挖掘传统资源的潜力;另一方面,结合市场趋势,抓住消费升级带来的新机遇。这种“内外结合”的策略,让特色产业不仅成为村民增收的“摇钱树”,更成为推动乡村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
发展特色产业,多方联动构建共赢机制,这是竞争激烈市场的“取胜之道”。发展特色产业需要企业、村集体和农户形成合力。闹枝镇采用的“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正是这种合力的体现。龙头企业负责技术指导、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村集体负责资源整合、组织协调和公共服务;农户则通过参与生产获得稳定收入。这种利益联结机制,既让各方收益共享,又实现了风险共担,形成了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多方共赢的机制,不仅推动了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也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村民们从“被动等待”转变为“主动参与”,在实践中积累了经验和技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
产业发展依靠市场需求,精准把握市场脉搏。让特色产品从本地走向全国,乃至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得益于对市场规律的把握和品牌建设的重视。当地通过电商平台、区域公共品牌打造等手段,特色产品实现了从“田间地头”到“千家万户”的跨越。例如,吊打村制作的煎饼采用线上线下融合销售模式,远销多个城市。当特色产品赢得市场的青睐,乡村振兴之路也就越走越顺。
特色产业敲开了“致富门”,也为乡村振兴“孵”出了新的希望。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产业、文化、生态、组织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通过选准特色、构建机制、开拓市场,乡村不仅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更为农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闹枝镇以特色产业为抓手,激发乡村内生动力,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这不仅是临江市闹枝镇的经验,更是全国乡村振兴的可贵借鉴。(张悦)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