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聚焦农旅融合,采取“村集体+企业+村民”的运营模式,积极发展乡村观光、农家乐、共享稻田等项目,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发展有机稻米,推行“稻田养蟹”“鸭稻共生”的绿色模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希望在年轻人才。年轻人才是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重要力量,然而,随着交通运输、网络覆盖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外界充满向往,走出乡村去求学、创业、务工等,乡村老龄化、空心化严重,乡村振兴人才力量严重匮乏。吉林省既从自身出发,把乡村打造成人才向往的“高地”,增强对人才的“磁引力”,也充分发挥村中的特色资源,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不走寻常路,探索农旅融合的新路径,在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同时,也吸引更多年轻人才返乡、入乡、兴乡,实现乡村与人才的“双向奔赴”,书写吉林乡村振兴的新答卷。
擦亮“乡村招牌”,让更多乡村成为人才心仪“目的地”。农家小院、柴火灶、乡野土菜、民俗活动、青砖黛瓦、风土人情……乡村总是有许多镌刻在大家心中的生活片段,成为大家追寻的“诗和远方”。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吉林省着力焕新乡村,让刻板老土落后的故乡有了新的表达,从花卉、茶叶、红色资源等多个方面出发,打开视野,转变思路,让资源“被看见”,写好“土特产”大文章,着力擦亮乡村的“金字招牌”,让更多人充满对乡村的好奇与向往。吉林省坚持“千村千面”,塑造竞争新优势,着力把更多的“故乡”打造成人才理想的“目的地、栖息地”。
强化“政策支撑”,为年轻人才开辟就业创业“新天地”。乡村振兴发展呼唤青年,凝聚一批有知识、有见识的年轻人才,不仅要来得了,更要融得进、干得好,这就需要强化政策支持,为人才在乡村扎下根、挑大梁提供更多的帮助。年轻人才有活力、有朝气、有想法,让年轻人才的活力与创造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就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凸显政策的特色,切实把创新创意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新玩法,更好地发挥年轻人才的力量,开创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坚持“文旅融合”,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的“新动能”。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效应。吉林省在促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从“单打独斗”迈向“抱团发展”,让发展的思路从单一化变成多元化,让乡村文旅产业迅速“出圈出彩”。近年来,在不影响种植的前提下,光东村还在田边建起观景台,推出稻田小火车、种稻体验等项目,不断拓宽了发展空间,更好地发挥联农带农的作用,让更多村民依靠勤劳智慧走好致富路。同时,年轻人才下乡,带来资金、技术、项目,推动城市要素向农村流动,更好地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以多元化的发展路径,绘就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三农”人才队伍,这就需要多维度宣传乡村,扩大影响力,让更多人目光聚集乡村、了解乡村,实现人才吸引人才,以释放“头雁”领航、“归雁”带动、“雏雁”齐飞的“雁阵”效应,以人才之力赋能乡村,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唐小兰)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