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特色乃是关键要素。原料道地的人参饮料、浆韵悠长的蓝莓果汁、馅料新奇的参香豆包……近日,散发着浓郁“吉味”的农产品,在国家级科技小院——荣发农业观光园的展台上“翘首以待”。与此同时,一场聚焦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交流会正开展得如火如荼。企业抛出问题、政府搭建平台、科研院所提供支撑,各方通过思想的碰撞、资源的聚合,共同发力,助力产业突破困境,让吉林特色农业既吸引目光又收获财富。在“特色 +”的风口之上,吉林农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奋勇迈进。
特色 + 合作,厚植发展实力。 特色农业不应单打独斗,要实现发展,必须走合作之路。通过合作,不仅能丰富特色农业的内涵,还能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进而提升整体竞争力。例如,在交流会上,“荣发农业”分别与吉林省无抗养殖技术协会、吉林省环球国旅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荣发”与“国旅”携手后,将深度挖掘文旅新卖点,打造全新的文旅项目,使荣发农业观光园吸引更多流量,并且提高游客留存率。无抗养殖技术协会的加入,则为荣发农业发展绿色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撑;而“荣发”也将为“无抗协会”的会员单位开辟更多销售端口与渠道,充分发挥窗口示范作用。特色与合作相结合,如同打造一艘农业发展的“航空母舰”,在经济的海洋中壮美航行。
特色 + 文创,丰富产业内涵。文化创意与特色农业的融合,是一场双向奔赴。它能让文化创意饱含“农”味,也让特色农业充满“文化味”,进而形成与时俱进、深入人心的特色农艺韵味。农业的价值不仅在于生产,体验与品牌才是增值的核心所在。从文创视角重新诠释特色农业,能使其焕发出全新的活力。以丰满的唐朝美女为 IP 的“于小肥”大米,深受年轻人喜爱;具有国潮风格的“于小肥”产品,亮相欧亚各大商场,备受青睐。特色农业从单纯“卖原料”转变为“卖标准”“卖文化”“卖体验”,必然能够开拓推动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特色与文创携手,让特色农业从传统的劳作模式,迈向文化殿堂,尽显现代时尚风采。
特色 + 科技,注入强大动能。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生产力,为特色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让其生机勃勃、精彩无限。科研院所助力特色农业进步,企业做好科技赋能这篇大文章。荣发农业观光园作为吉林农业大学的教学实习基地,农业专家王连君在此指导多位硕士研究生完成毕业论文。他们将实验数据转化为理论成果,再以理论指导实践,不仅推动了草莓产业发展,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还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农业科技人才。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与众多企业家、创业者紧密联系,针对不同问题与需求,调配相关专家进行解读与指导,为特色农业插上科技的羽翼。特色与科技融合,让特色农业充满科技感,为农业科技搭建广阔舞台,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在“特色 +”的风口上,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开拓特色农业发展的新境界,构建特色农业发展的新路径。以特色引领农业发展,“特色 +”将澎湃向前、阔步奔腾,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奏响一曲沃野欢歌。(殷建光)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