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好长春现代化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是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重要抓手。今年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就建设长春现代化都市圈提出明确要求,“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注重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协同联动,形成融合发展的格局。”如何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成为吉林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课题。
如何破题答好这张卷?近日,吉林省委书记黄强接连赴吉林市、四平市和辽源市调研,每到一地都强调一个主题:规划好、建设好长春现代化都市圈。
权衡地域优势特点,明确各地规划重点。在吉林市,要求深入推进长吉一体化发展,更好融入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在四平市,要求思路放宽一些,胆子再大一些,高标准规划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在辽源市,要求以改革思路规划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勇于探索突破,决不墨守成规。
从此次调研中可以看出,在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的进程中,长春应更好地发挥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同时,需要各地围绕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加强城市间合作,促进协调发展,形成融合发展的格局,让各地都能从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发展中获益。
仔细观察分析相关报道,规划重点是由终极目标决定的。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规划好、建设好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必须紧紧围绕三个目的:一是强力拉动圈内城市高质量发展,大力带动全省各地高质量发展;二是创造充分就业机会;三是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强调坚持规划科学性和严肃性,科学指导规划方向。要求坚决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大城市病”,坚决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问题。明确国土空间规划“三条控制线”,深入推进产城融合、组团式发展,不“摊大饼”、不“翻烧饼”、不搞“鬼城”,从根本上避免“大城市病”;保护好山脉水脉文脉,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形成完备的生产生活配套体系,真正做到喜“新”不厌“旧”、“新”“旧”一起抓。这一系列目标要求和科学指导,意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让圈内各地都能从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发展中获益,更好促进协调发展。
规划好、建设好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坚持交通先行。长春现代化都市圈要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需要围绕建设目标,努力实现省域内交通更加快捷。对吉林市而言,要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铁路、公路、机场、航运和水利项目要成熟一项推进一项。对四平而言,尽快补齐短板,在“十五五”期间构建主要线路时速350公里、局部线路时速400公里的高铁网,加密长春到圈内城市车次,努力让交通更加快捷。对辽源而言,当务之急在于高铁建设,在“十五五”时期构建以时速350公里为主、局部时速400公里的高铁网络,努力实现市市通高铁。同时,打通吉林开放大通道,与东北城市群的交通路网融合,在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中更加受益。
规划好、建设好长春现代化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是重点。做大做强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应该强化统筹思维,发挥各地优势,抓好辐射与承接,形成融合发展势头。按照省委的部署,长春市与吉林市要加快同城化发展步伐,在保护好山脉水脉文脉和生态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产城融合,推动产业分布式布局、形成集群组团。四平要找准产业发展定位,围绕农机制造、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仔细梳理产业链供应链,充分发挥吉浙对口合作作用,更好吸引投资、配置资源。要在全省范围内统筹好清洁能源就地消纳。辽源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创新发展,吸引中国一汽、中车长客配套企业投资落位,真正把区位优势发挥好。要聚焦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需求增长,进一步培育壮大袜业产业集群,帮助企业开拓更加广阔的海内外市场。要重新审视自身资源禀赋,严控“两高一低”项目,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此次调研提出的意见和要求,为全省及相关地区制定“十五五”规划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围绕相关目标任务,各地应该坚持协同联动,压实各方责任,务实高效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加快谋划一批基础设施、产业、科技、民生类重大项目,促进区域产业链协同共建、要素资源双向流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久泰平)

扫描微信
关注长白讨论
邮箱:ChinaJilin@126.com